土木工程虚拟仿真:构建未来建设的新视角 - 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土木工程虚拟仿真:构建未来建设的新视角

受工程行业影响,土木工程专业近几年招生频频爆出冷门。曾经炙手可热的土木工程,近年来渐渐成为人们口中的“天坑”专业:以前“分高者进”、“王牌专业”,现在“门可罗雀”。土木工程专业的巨大反差,反映了各高校土木专业的囧境。

土木工程专业被爆冷门,“天坑专业”?

传统的没落,不代表这个专业没有未来。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进智能建造、新型建筑工业化、乡村振兴等战略,这些不仅为土木工程行业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也对企业的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天坑”到智能制造

土木工程专业迎来转型升级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推进,不少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已经开始了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挑战。

所谓“新工科”,是科学、人文、工程的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综合性人才,将技术和经济、社会、管理进行融合,在技术和产业中起到引领作用。与老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尤其注重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电子控制、软件设计等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结合。

“新工科”建设的推进,土木工程专业也逐渐转型

在“智能+土木工程”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智能建造,是实现人工智能与建造要求深度融合的一种建造方式。将为土木工程专业寻求转型升级和新的发展机遇提供更多可能性,紧跟新工科的建设脚步。截止目前国内开设该专业的本科院校已超百所。

“智能建造”并非简单地将“土木工程”加上“智能”二字作为噱头,而是旨在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对传统土木工程进行深度赋能,实现建造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它不仅关注建筑物的物理结构设计与建造,更强调利用科技手段优化设计、提升施工效率、强化安全管理、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并在运维阶段实现能耗的最小化和环境影响的减量化。

简而言之,智能建造是对传统土木工程的全面升级,旨在培养能够引领建筑业未来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虚拟仿真助力土木专业

重塑教学模式 打破实训壁垒

在“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领域急需掌握先进技术、具备良好工程实践能力、拥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计算机声、光、电等技术,利用VR、AR、MR等模拟实训真实场景的虚拟仿真实训,辅助土木工程专业房屋构造、工程识图、工程测量、施工技术、工程计量、钢筋平法、安全管理、工程招投标、钢结构、安装课程的理论教授与实践实训,助力打造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综合应用创新型人才。

在土木工程设计中,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模拟测试,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例如,通过对建筑结构的虚拟仿真分析,可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在实际施工中出现安全隐患。这种模拟测试不仅提高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还降低了设计成本和时间成本。

虚拟仿真技术打破了土木工程学习的时空限制

传统的土木工程实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实地勘察和实验验证。而虚拟仿真技术打破了时空限制,学生可以根据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结合虚拟场景,模拟土木工程的各个实训流程,大大降低了实训成本。此外,虚拟仿真技术还可以减少实训设备的损耗和维修费用,进一步降低实训成本。

在土木工程施工前,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对施工方案进行仿真测试,模拟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步骤。通过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可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同时,虚拟仿真技术还可以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施工技能和安全意识。这种仿真测试和培训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还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同时,通过虚拟仿真项目开发工具编辑器VRC—Editor,专业老师可以实时根据教学需求,更新课程资源,保持与行业发展同步,从根本上解决了土木工程专业虚拟仿真课程开发需求大、门槛高的行业难题。

恒点支持建设的虚拟仿真实训室

结语

虚拟仿真实训,是传统土木工程专业转型发展、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延伸实验教学时间和空间、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虚拟仿真实训,打破理论与实践的壁垒,将实践融入日常学校,锻造新一代土木人才新质生产力。

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咨询、营销、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提供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为教育及政企单位的实验实训教学和管理质量提升,持续输出教育新质能力。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或需求方面,欢迎随时咨询我们。

相关推荐

  • 全息中文学习交流环境模拟推演平台:中文学习新风尚

    全息中文学习交流环境模拟推演平台:中文学习新风尚

    全息中文学习交流环境模拟推演平台的核心在于其高度仿真的全息投影系统,平台结合了增强现实、投影和虚拟交互技术,将各种三维虚拟场景进行立体化的展现,生成三维立体的中文使用场景,学习者可以置身于各种真实的中文环境中,全方位感受中文的实际应用场景。全息中文学习交流环境模拟推演平台能够与信息化教室、虚拟仿真实训室和科技研创中心等环境风格高度融合,打造全球中文全息教育实践空间。

  • 案例分享 | 面向大型复杂作业场景的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虚拟仿真实验

    案例分享 | 面向大型复杂作业场景的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虚拟仿真实验

    离线编程系统对于大型复杂作业场景下的工业机器人必不可少。然而,传统工业机器人教育模式却在这一方面的人才培养上暴露出诸多问题。恒点《面向大型复杂作业场景的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虚拟仿真实验》,该项目以大型船舶外立面喷涂机器人作业规划和离线编程这一典型复杂作业场景应用需求为背景,通过虚拟仿真手段构建完整的大型机器人智能制造工程实现过程,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大型工程问题的能力。

  • 虚拟仿真为智能制造时代的人才培养赋能

    虚拟仿真为智能制造时代的人才培养赋能

    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的关键技术,正在推动着产业升级与转型。与此同时,如何突破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这一瓶颈,成为行业的重要课题。恒点虚拟仿真技术为传统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高度还原工业机器人操作环境,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获得编程、调试与运行等全方位的实践操作机会,掌握工业机器人实践技能,增强岗位实践水平,为未来就业打好技能基础。

  • 生产自动化虚拟仿真实训,开启智能制造教育新时代

    生产自动化虚拟仿真实训,开启智能制造教育新时代

    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然而,巨大的智能制造人才缺口却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出全新的挑战。恒点以虚拟仿真技术助力智能制造教育,虚拟仿真能够高度还原自动化生产线,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编程、调试自动化设备,直观了解生产流程细节,从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 案例分享 | 小麦变量播种施肥机控制参数设计与实验

    案例分享 | 小麦变量播种施肥机控制参数设计与实验

    小麦变量施肥是精细农业的典型作业种类和重要内容,是当前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南京恒点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建小麦变量播种施肥机控制参数设计与实验。依托虚拟仿真技术,将晦涩的知识原理通过直观的三维图像加以演绎,将采集自真实世界的数据以高度仿真的形式重现于系统之中,为学生带来沉浸式交互式教学体验。

  • 精细农业工程学科如何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开启智慧农业教育新模式

    精细农业工程学科如何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开启智慧农业教育新模式

    恒点面向精细农业工程学科,开发虚拟仿真智能化教学设备,推出虚拟仿真学习平台和农业专业3D-LED交互显示系统,无论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渴望掌握实用农业技能,还是高等院校的学子致力于开展前沿农业研究,都能通过恒点提供的虚拟仿真智能设备和教学资源,进行个性化的农业虚拟仿真实践学习,为多元农业农村技术人才创新探索全新模式。

  • 江苏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打造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新生态

    江苏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打造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新生态

    江苏省教育厅于近期研制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分为八个部分、共二十二条,涉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科技创新等方面,致力于推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学段、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国际交流,打造江苏“AI+教育”改革赋能新生态。

  • 虚拟仿真赋能再生材料教育,破解产业升级与人才断层的双重困局

    虚拟仿真赋能再生材料教育,破解产业升级与人才断层的双重困局

    在再生材料领域,一方面是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人才培养中高风险、高成本的壁垒。针对现实教育的困局,恒点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再生材料的人才培养,通过高精度虚拟仿真技术,在数字世界复刻电子废弃物拆解、生物质材料共混等全流程产线,推动校企合作、深入产教融合。

  • 虚拟仿真实训:教育技术创新驱动再生材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虚拟仿真实训:教育技术创新驱动再生材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再生材料行业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对专业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这一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恒点将虚拟仿真应用于再生材料行业的人才培养,通过高度还原的虚拟再生材料生产实际场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车间或实验室中,深入了解复杂工艺流程的每一个细节,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教育部:《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发布

    教育部:《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发布

    为了引导职业教育领域系统化、规范化地推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了《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简称《指引》)。《指引》内容包括总体目标、原则与路径, 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标准与评价,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和专业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人工智能教学模式创新,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胜任力提升,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要求,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保障措施八个部分。

恒点新闻

  • 江苏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打造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新生态

      365

    江苏省教育厅于近期研制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分为八个部分、共二十二条,涉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科技创新等方面,致力于推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学段、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国际交流,打造江苏“AI+教育”改革赋能新生态。

  • 教育部:《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发布

      627

    为了引导职业教育领域系统化、规范化地推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了《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简称《指引》)。《指引》内容包括总体目标、原则与路径, 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标准与评价,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和专业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人工智能教学模式创新,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胜任力提升,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要求,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保障措施八个部分。

  • 来自数字中国的启示,看虚拟仿真如何解锁教育未来

      399

    第八届数字中国峰会以“二十五载奋进路,数字中国谱新篇——数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教育鸿沟日益凸显,虚拟仿真技术弥补了这一鸿沟,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为全民提供终身学习机会。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是一场技术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的升华。借助虚拟仿真这一先进技术载体,校企合作正在不断激发创新火花,催生全新解决方案,引领产教研融合迈向新高度。

相关产品

虚拟仿真实训室交互显示系统

3D-LED交互显示系统

集成了三维LED技术和扩展现实技术的交互式显示系统

虚拟仿真实训数字工作站

XR数字工作站

集成PC/VR/AR装置为用户提供一体化工作站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为本科/职业/军事院校提供虚拟仿真实训/实验资源共享开放平台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发软件

XR交互-资源开发编辑器

一款零代码、低门槛的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内容开发编辑工具

3dppt/xr内容+营销展示的创作平台

XR演示-编辑开发平台

为演示/演讲用户提供3D/VR/MR内容的开发工具(3D版PPT)

VR / MR头戴设备

VR / MR头戴设备

独立设计研发教育专用操作系统的VR/MR头盔及眼镜

综合解决方案

XR内容定制服务

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基地资源;本科教育:虚拟仿真一流课程

XR生产能力输出

帮助企业建设XR内容生产能力;与高校相关专业共建生产基地

虚拟仿真示范基地建设

基地平台、特色资源开发;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

虚拟仿真专业实训室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专业特色资源销售和定制

数字化研创中心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研创软件工具及培训服务

虚拟现实课程实训室

虚拟现实人才培养课程;虚拟现实内容创作教室建设

数字融合创新设计中心

为数媒/艺术专业打造创新设计;XR开发、作品、课程

理实结合教室

实物展示设计、虚拟资源开发;教室信息化软硬件条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