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赋能建筑工程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 - 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仿真赋能建筑工程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

建筑工程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涵盖房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对促投资、稳增长、保就业具有关键作用。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绿色建筑、智能建筑、装配式建筑等新兴领域也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以及人工智能的普遍应用,促进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的变革,孕育出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为提升行业生产力带来了契机和挑战

建筑工程专业升级改造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改造升级已成为大势所趋。一方面,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并对建筑工程类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代表性引领性技术,为建筑工程类专业升级打开新引擎。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建设面临诸多困境

当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建设面临诸多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人才培养“慢半拍”,无法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随着传统建筑业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当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导致毕业生难以适配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要求。

二是教学模式“拖后腿”,无法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建筑产业的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而传统的“重知轻行”教学模式已进入深水区,需要进行改革。

三是条件建设“存短板”,无法把握实习实训标准的内涵。教学条件的限制导致学生无法全面体验工作岗位,教学资源分散的现象也较为突出。

四是内外联动“不同频”,校外工程实践和课程教学方面存在脱节,产教融合不深入;校内土建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也存在分离现象。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急需转型升级

为适应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培养拔尖人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急需转型升级。

虚拟仿真赋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计算机声、光、电等技术,利用VR、AR、MR等模拟实训真实场景的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助力打造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综合应用创新型建筑人才。

高层建筑悬挑脚手架设计与施工虚拟仿真实验

建筑工程专业涉及众多复杂的工程情境,如建筑结构、施工工艺、材料性能等,虚拟仿真技术打破了传统实训受制于物理空间的局限,能够构建起丰富多样的虚拟实训环境,如住宅、商业建筑、公共设施等。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进入这些场景中,观察建筑的各个细节,感受建筑的立体空间感和实际效果。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建筑的设计原理和构造方式。

在虚拟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软件中的设计工具进行建筑设计、改造和优化,大大缩短了传统纸质设计周期。学生可以随时修改设计方案,进行多方案比较,提高设计效率与灵活性。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虚拟仿真技术还能够提供丰富的互动和反馈机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和知识。

传统的建筑工程专业实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设备,而虚拟仿真技术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这些成本。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各种实践操作,无需使用真实的材料和设备,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成本。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学生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这些操作,避免了潜在的安全风险,有效解决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三高三难”问题。

恒点支持建设的建筑工程虚拟仿真实训室

结语

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打破传统实训的局限、模拟复杂情境、提升教学效果和降低实训成本,还可以促进建筑工程专业跨学科知识的融合,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互动。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正迎来4.0时代。虚拟仿真实训承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对接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必将为行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有力促进区域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发展、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关推荐

  • 案例分享 | 再生PET液相增黏及熔体直纺工艺虚拟仿真实验

    案例分享 | 再生PET液相增黏及熔体直纺工艺虚拟仿真实验

    高分子材料循环利用是实现循环经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针对现实教学痛点,恒点与南通大学共同打造再生PET液相增黏及熔体直纺工艺虚拟仿真实验,采用虚拟仿真实验与实体实验的“虚实互补”模式,实验以再生PET聚合改性和材料成型加工流程为主线,通过三个实验环节,学生可通过实验重构基于工程实践的知识理论体系,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 江苏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打造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新生态

    江苏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打造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新生态

    江苏省教育厅于近期研制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分为八个部分、共二十二条,涉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科技创新等方面,致力于推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学段、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国际交流,打造江苏“AI+教育”改革赋能新生态。

  • 虚拟仿真赋能再生材料教育,破解产业升级与人才断层的双重困局

    虚拟仿真赋能再生材料教育,破解产业升级与人才断层的双重困局

    在再生材料领域,一方面是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人才培养中高风险、高成本的壁垒。针对现实教育的困局,恒点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再生材料的人才培养,通过高精度虚拟仿真技术,在数字世界复刻电子废弃物拆解、生物质材料共混等全流程产线,推动校企合作、深入产教融合。

  • 虚拟仿真实训:教育技术创新驱动再生材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虚拟仿真实训:教育技术创新驱动再生材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再生材料行业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对专业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这一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恒点将虚拟仿真应用于再生材料行业的人才培养,通过高度还原的虚拟再生材料生产实际场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车间或实验室中,深入了解复杂工艺流程的每一个细节,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教育部:《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发布

    教育部:《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发布

    为了引导职业教育领域系统化、规范化地推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了《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简称《指引》)。《指引》内容包括总体目标、原则与路径, 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标准与评价,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和专业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人工智能教学模式创新,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胜任力提升,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要求,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保障措施八个部分。

  • 来自数字中国的启示,看虚拟仿真如何解锁教育未来

    来自数字中国的启示,看虚拟仿真如何解锁教育未来

    第八届数字中国峰会以“二十五载奋进路,数字中国谱新篇——数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教育鸿沟日益凸显,虚拟仿真技术弥补了这一鸿沟,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为全民提供终身学习机会。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是一场技术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的升华。借助虚拟仿真这一先进技术载体,校企合作正在不断激发创新火花,催生全新解决方案,引领产教研融合迈向新高度。

  • 案例分享 | 越野跑风险评估与处置虚拟仿真实验

    案例分享 | 越野跑风险评估与处置虚拟仿真实验

    对于体育专业学生而言,实训场景缺乏、场地有限和较低的训练频度等问题,导致了对越野跑项目风险评估和处置的教学效果不佳。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南京师范大学共同推出“越野跑风险评估与处置虚拟仿真实验”。通过虚拟仿真情景的再现,突破了越野跑突发意外场景难以再现的局限,实现了现场实训难以完成的功能。

  • VR+AI:助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智能化创新发展

    VR+AI:助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智能化创新发展

    传统教育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以“知识传授为主,学习路径组织为辅”的授课模式低效循环频发,难以达成个性化能力培养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正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新宠。它不仅能够打破时空限制,提供更加灵活和扩展性的实验教学,还能够快速构建真实问题的场景和交互学习模式,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同时降低实验教学的成本。

  • 全球仅5个,恒点入选!

    全球仅5个,恒点入选!

    由恒点承担的教育部语合中心项目“虚拟中文教学资源建设及教学模式”,借助模拟北京城市地铁场景进行留学生的中文语言教学,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可视化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跨文化交际学习平台。成功从全球百余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被联合国语言和交流培训中心遴选委员会选为全球五个中文教学数字创新展示成果之一。并受邀于4月24号在哥伦比亚大学进行项目建设经验的分享交流。

  • AI时代的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探索与展望

    AI时代的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探索与展望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建设“通用+特色”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南开大学实验室设备处副处长张金教授,对于AI时代虚拟仿真实验的建设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打开了 AI 时代虚拟仿真实验建设的新视野。

恒点新闻

  • 江苏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打造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新生态

      109

    江苏省教育厅于近期研制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分为八个部分、共二十二条,涉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科技创新等方面,致力于推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学段、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国际交流,打造江苏“AI+教育”改革赋能新生态。

  • 教育部:《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发布

      230

    为了引导职业教育领域系统化、规范化地推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了《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简称《指引》)。《指引》内容包括总体目标、原则与路径, 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标准与评价,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和专业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人工智能教学模式创新,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胜任力提升,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要求,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保障措施八个部分。

  • 来自数字中国的启示,看虚拟仿真如何解锁教育未来

      210

    第八届数字中国峰会以“二十五载奋进路,数字中国谱新篇——数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教育鸿沟日益凸显,虚拟仿真技术弥补了这一鸿沟,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为全民提供终身学习机会。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是一场技术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的升华。借助虚拟仿真这一先进技术载体,校企合作正在不断激发创新火花,催生全新解决方案,引领产教研融合迈向新高度。

相关产品

虚拟仿真实训室交互显示系统

3D-LED交互显示系统

集成了三维LED技术和扩展现实技术的交互式显示系统

虚拟仿真实训数字工作站

XR数字工作站

集成PC/VR/AR装置为用户提供一体化工作站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为本科/职业/军事院校提供虚拟仿真实训/实验资源共享开放平台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发软件

XR交互-资源开发编辑器

一款零代码、低门槛的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内容开发编辑工具

3dppt/xr内容+营销展示的创作平台

XR演示-编辑开发平台

为演示/演讲用户提供3D/VR/MR内容的开发工具(3D版PPT)

VR / MR头戴设备

VR / MR头戴设备

独立设计研发教育专用操作系统的VR/MR头盔及眼镜

综合解决方案

XR内容定制服务

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基地资源;本科教育:虚拟仿真一流课程

XR生产能力输出

帮助企业建设XR内容生产能力;与高校相关专业共建生产基地

虚拟仿真示范基地建设

基地平台、特色资源开发;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

虚拟仿真专业实训室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专业特色资源销售和定制

数字化研创中心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研创软件工具及培训服务

虚拟现实课程实训室

虚拟现实人才培养课程;虚拟现实内容创作教室建设

数字融合创新设计中心

为数媒/艺术专业打造创新设计;XR开发、作品、课程

理实结合教室

实物展示设计、虚拟资源开发;教室信息化软硬件条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