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模式:舰载机着舰控制律实验课程
前不久的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上,我国自主研制的歼-35A引发了广泛关注。据介绍,这一新型战机有很大的可能发展为舰载战斗机。舰载机必须兼顾多项任务并适应海上环境,因此要兼具体积小、空重轻、结构坚固、耐腐蚀等特性,而作为新型舰载机的歼-35还能够做到雷达隐形,因此设计难上加难。并且,传统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航空行业的应用型人才需求。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正在各行各业引领深刻的变革。恒点智能教育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深度校企合作,飞行控制课程群教学团队凭借其深厚的科研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发了一套舰载机着舰纵向飞行控制律设计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致力于提升教育质量,培育飞行控制领域的专业人才。
【背景与痛点】
现代化的舰载机着舰,由于速度快、海面气流复杂、甲板空间狭小且存在上层建筑,因此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蹈”,技术要求极高,风险巨大,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甚至引发火灾。提升舰载机着舰安全性,除了强化飞行训练,还可以在飞控系统上狠下功夫,用科技进步保障飞行安全。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局限于理论讲授,缺乏实验教学和模拟训练,舰载机相关实验或实训的设施投入成本高、飞行消耗高昂,难以模拟复杂的海空实战场景,且具有一定风险,这些因素加剧了对实践教学的制约,使得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更不用说应对复杂多变的实战环境。此外,舰载机飞行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在日常训练中,也面临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指导。
【解决方案】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恒点智能教育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推出了舰载机着舰纵向飞行控制律设计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该课程依托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导航、制导与控制”,结合多年的研究成果和仿真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从基础认知到创新实践的全方位学习平台。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学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模拟实际操作,大胆试错,充分体验舰载机着舰的全过程,从而有效提升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以基于真实数据的虚拟仿真环境中开展教学,也节约了前期投入成本,缩短了教学周期,并且可以再现复杂的海空实战环境,提升了整体的教学效率。
【设计亮点】
该实验课程的设计亮点在于其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流程的遵循。课程内容涵盖了舰载机自然特性分析、多回路控制律设计以及综合仿真优化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个从基础认知、设计性、综合性及创新性不断递进的虚拟仿真实验体系。实验课程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践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通过沉浸式的互动实践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造意识,自主开展探究性实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从理论学习到岗位应用的距离。这种设计不仅满足了从本科生到博硕士研究生,甚至部分非本专业青年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创新实践需求,也为舰载机飞行员和研究机构技术人员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教学平台。
【结语】
随着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恒点智能教育的舰载机着舰纵向飞行控制律设计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平台,也将助力我国舰载机着舰技术的发展,将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打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要素。我们坚信,通过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将有效提升我国在舰载机着舰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为国家的深海防御战略贡献力量。
在教育与技术的融合之路上,恒点智能教育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创的舰载机着舰纵向飞行控制律设计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无疑是一次校企合作的成功探索。它不仅展示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阔前景,也为我国舰载机着舰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期待这项技术在未来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飞行控制领域的精英,为国家的航空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
-
案例分享 | 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
低空经济发展迅速,无人机备受大家关注。由于各种因素,无人机集群技术实验教学面临严重困难,相关实验教学必须依托虚拟仿真技术展开。恒点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开发设计的“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掌握无人机集群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无人机集群的通信与组网方式,掌握经典的无人机群体协同算法,培养探究式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该课程也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虚拟仿真技术,重塑无人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低空经济的迅速崛起,无人机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进入大家的视野之中。虚拟仿真技术为无人机专业的提供了丰富的学习途径和操作机会。学生能够反复演练无人机的组装拆解、飞行控制、无人机群体协同与自主避障等核心技能。恒点虚拟仿真的VR实训手段为无人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创新提供了新教学方式。
-
2024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
案例分享 | 南京长江大桥艺术亮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南京长江大桥,作为中国桥梁建设的里程碑,其艺术亮化设计不仅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更承载着传承与创新的重任。恒点智能教育推出的“南京长江大桥艺术亮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正是对行业现实需求的有力回应。实验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造型基础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造型基础设计的程序与步骤、原理与方法,并运用当代科技技术,完成既精良又富有创意的设计作品。
-
怀进鹏:2025年将开启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新三年;实现“用得好才是硬道理”
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3年来,建成了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坚持“应用为王”。践行人民属性,把促进教育公平优质发展作为教育数字化的立足点;把握战略属性,把赋能教育变革作为教育数字化的突破点。
-
虚拟仿真技术,引领城市景观设计教育革命
恒点智能教育的虚拟仿真技术在解决城市景观设计问题中的作用和成效显著,如突破教学资源限制、改善师资力量薄弱、优化评价体系等。技术进步对城市景观设计教育或实践质量和效率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展望未来,恒点智能教育的虚拟仿真技术有望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教育和实践的创新,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为城市景观设计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
关于公开遴选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院校的通知
关于公开遴选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院校的通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暂定比赛项目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暂定比赛项目公布
-
虚拟仿真技术,释放城市建筑的艺术细胞
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正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让讲“中国故事”、具“中国气派”的优秀建筑艺术作品走向世界,推动中国建筑艺术创作水平提升与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在探索教育转型、助力产业转型的道路上,恒点扎根垂直领域,拓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行业紧密结合的应用场景,为城建艺术人才培养赋能。
-
案例分享 | 核事故早期辐射环境应急监测仿真设计
通过这种实验设计,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理论知识,还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实践这些知识,显著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在真实的核事故应急监测中发挥关键作用。这种技术驱动的教育模式,将为核事故应急监测领域培养出更多具备实战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模式的创新,核安全教育将迈入一个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