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进入2.0时代,引领职业教育新变革
人工智能赋予了教育教学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虚拟仿真作为战略创新的突破口,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崭露头角,成为推动学科教学的新动力,虚拟仿真建设已进入2.0时代,各级学校应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虚拟仿真实验实训的结合,强化虚拟仿真项目“体系化、标准化、装备化、智能化”建设,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
虚仿2.0教学新形态
“虚拟仿真实验实训教学2.0”概念的提出是从五部门联合印发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开启的——
“在中小学校、高等教育、职业学校建设一批虚拟现实课堂、教研室、实验室与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2.0’,支持建设一批虚拟仿真实验实训重点项目。”这是对于2026年教育新图景的要求和期盼,也是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现代前沿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导向。
从“1.0”的信息化、网络化硬件建设到“2.0”的泛在化、智能化学习体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进程中备受关注和重视的创新教学方法。各级部门对此也频出举措,从教学实践、资源建设、技术融合等方面给予职业教育虚拟仿真2.0进行政策支持与引导。
2023年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发布了11项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建设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提出到2025年建成200个左右全国示范性虚仿基地,带动各地1000个左右区域示范性虚仿基地建设,推动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实训教学模式创新。
《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说明》要求以学校为基本单元开展虚仿基地建设,通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专业实训教学质量。
推进“虚拟仿真教学2.0”建设,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教育数字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助力虚仿2.0转型
近年来,随着教育数字化发展,不少职业院校借助虚拟仿真、增强现实、全息影像等新型数字技术,构建出基于真实岗位情境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大大推进了职业院校虚拟仿真2.0的建设与转型。
根据《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指南》的要求,要不断提升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将信息技术和实训设施深度融合,构建具有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智能性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场所,搭建“以实带虚、以虚助实、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配置相应的虚拟仿真实训设备,有效解决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高投入、高耗材、高危险、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的“三高三难”问题。
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包括硬件设施建设、软件平台搭建和虚拟仿真内容资源建设三个部分。
硬件设施建设包括配备高性能的XR数字融合工作站和智慧交互指挥官(服务器),以确保虚拟仿真软件能够流畅运行。配置沉浸式虚拟现实设备,如VR头盔、位置追踪器、手柄等,以提供深度沉浸的学习体验。同时,多功能交互式显示设备,如3D-LED交互显示系统、MR智能互动沙盘、红外大空间协同交互系统以及MR大空间协同系统等也是重要的辅助设备。
虚拟仿真共享平台用于对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场所、虚拟仿真实训设施设备和虚拟仿真实训资源进行跨专业、跨院校、跨地域的统筹管理。包含公共信息管理、实训应用管理、实训资源管理、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系统等核心功能模块。
内容资源建设主要包括通过VRC-Editor虚拟仿真编辑器,老师能够自主开发各类虚拟仿真课程资源,为优质虚拟仿真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职业教育进入“虚拟2.0”新时代
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是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其基本逻辑和根本原则是对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的补充及优化。职业教育正在从传统的“理论加实践”模式,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推动了我国数字教学产业的发展,有效解决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中的痛点——
1、突破时空限制
学生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实训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2、沉浸式学习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虚拟环境中的各种元素,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实践性操作
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实训内容和多样化的实训方式,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各种实践操作,锻炼动手能力。
4、安全性高
由于实训环境是虚拟的,因此可以避免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和事故,保障学生的安全。
对于学生而言,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提供的沉浸式学习场景,打破了传统实训室的固化限制,让学生能够反复操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技能训练效果。对于教师而言,高度仿真的实训环境可以作为教学方法和课堂模式创新的载体,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产教融合。
结语
伴随“科教强国”“数字强国”建设,数字化转型将深刻影响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虚拟仿真实训手段的运用,以及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必将随之得以强化。
在国家大力发展技术工种和推动智能制造的背景下,虚拟仿真2.0正引领职业教育新变革,为新时代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关推荐
-
虚拟仿真技术,推进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
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具有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智能性的实训教学新模式,以技术推动考古研学数字化、多元化的快速发展。虚拟仿真不仅仅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手段,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其通过沉浸、交互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通过科学的评价系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予以评分,有助于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地。
-
虚拟仿真助力仪器类专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我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仪器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代表,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随着教育数字化加速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正在教育领域大放光彩。恒点作为一家虚拟仿真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综合服务商,专注于信息化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为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提供完整的虚拟仿真教学解决方案。
-
案例分享 | 大型客机综合导航系统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交通运输行业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命脉,是各行业发展的生命线。虚拟仿真技术通过构建高度逼真的虚拟交通运输系统,学生可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真实场景,进行实验和操作,突破传统教学局限,培养高质量人才。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自主研制导航系统,对国家重大交通运输项目,有着前所未有的推动力量。
-
重磅!新增23校!第二轮“双高计划”院校增至220所
第二轮“双高计划”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新要求,集中力量建设6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6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每个高水平专业群经费投入为1000万/年。《第二轮“双高计划”标准框架》包括思政工作的引领度、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条件基础的支撑度、建设措施目标的可达成度、政策机制的保障度、成果成效的贡献度等。
-
案例分享 | 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
低空经济发展迅速,无人机备受大家关注。由于各种因素,无人机集群技术实验教学面临严重困难,相关实验教学必须依托虚拟仿真技术展开。恒点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开发设计的“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掌握无人机集群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无人机集群的通信与组网方式,掌握经典的无人机群体协同算法,培养探究式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该课程也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虚拟仿真技术,重塑无人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低空经济的迅速崛起,无人机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进入大家的视野之中。虚拟仿真技术为无人机专业的提供了丰富的学习途径和操作机会。学生能够反复演练无人机的组装拆解、飞行控制、无人机群体协同与自主避障等核心技能。恒点虚拟仿真的VR实训手段为无人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创新提供了新教学方式。
-
案例分享 | 基于集成计算材料工程动车铝合金焊材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新材料产业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方向。恒点推出了一项革命性的项目——基于集成计算材料工程动车铝合金焊材设计虚拟仿真实验。不仅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痛点,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高效、经济的学习平台。
-
2024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
时速450公里,科幻高铁问世背后的黑科技功臣
“CR450科技创新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取得这样的成就,与研发团队在技术层面上狠下功夫不无关系。工信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以加快虚拟仿真技术与具体行业应用的融合。虚拟仿真应用于材料科学的研究与教学,赋能工业数字化转型,从人才培养层面,推动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2035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贡献力量。
-
案例分享 | 南京长江大桥艺术亮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南京长江大桥,作为中国桥梁建设的里程碑,其艺术亮化设计不仅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更承载着传承与创新的重任。恒点智能教育推出的“南京长江大桥艺术亮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正是对行业现实需求的有力回应。实验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造型基础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造型基础设计的程序与步骤、原理与方法,并运用当代科技技术,完成既精良又富有创意的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