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技术,释放城市建筑的艺术细胞
前不久,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及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联合主办的“风自海上——2024建筑艺术作品展览”在中华艺术宫开幕。该展览展示近年来优秀建筑艺术创作成果,彰显建筑艺术在城乡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由粗放型外延式发展转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城市建筑艺术也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高水平建设、严标准管理,对优化城市建筑艺术的色调和风格至关重要。此外,人们对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催生城建艺术特别是相关人才培养更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如何提高建筑艺术水平,培养高素质建筑艺术人才成为相关领域的重要课题。
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政策助力
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它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在伴随大数据、信息网络、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不断取得颠覆性技术突破情势下应运而生的。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科技和管理创新,具体表现在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三个显著特征,最终目标是催生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先进生产力。随着新质生产力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探索推动我国各行业转型,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建筑行业也深受影响。
前两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等五大部门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为了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相关部署,提升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产业服务体系创新活力,加快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构建完善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发展生态,特制定本行动计划。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正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虚拟仿真技术推动城建艺术教学发展
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劳动者是创新创造的主体,也是先进生产工具的运用者。新质生产力中的劳动者不仅包括引领行业科技前沿、创新创造的领军科技人才,也包括具备跨领域知识结构、熟练掌握新型生产技术的技能型人才。
在城建艺术领域,新兴虚拟仿真技术不仅从规划、实施角度提供了先进的生产工具,也为高素质的城建艺术科技人才与技能人才培养赋能。
传统的城建艺术决策、组织、过程管理往往依赖管理者个人素质经验,劳动者素质偏低,技能掌握不熟练,大大制约了城建艺术的发挥。而传统重视理论和应试的教学手段,以及城建艺术实践本身的经费与时间消耗,都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转型发展。
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于城市建筑艺术向精准规划、精美建设、精致管理转型产生强劲的助推动力。并且,虚拟仿真技术在实验、实训教学领域的应用,不仅能够为科技与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全新的高科技工具,也可以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发展。
恒点通过校企合作,与高校、职校共建虚拟仿真实验室或实训基地,以虚助实,通过将真实采集的数据,以高仿的三维图像予以呈现,构建逼真的沉浸式教学环境,降低了场地、设施、材料的投入,缩短了实践周期,提供了低成本的实践教学方案。
另一方面,虚拟仿真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培养艺术创新与艺术实操的能力,提升将理论结合岗位实践的水平,有助于面向行业实际开展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全新虚拟仿真教学系统中,教师也可以随时把握学生情况,开展因材施教,这对于富有创造力的艺术职业非常重要。
恒点自主研发的VRC-Editor虚拟现实内容开发工具基于零编程、流程化、模块化的使用理念,大大降低使用门槛,有助于校方降低对技术开发的依赖,根据教学实际自行设计课程,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
该工具兼容主流硬件设备,能够在多种VR头戴显示设备、PC、手机、平板等设备上进行多人协同交互式操作,可以为包括城建艺术在内的各个专业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结语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让讲“中国故事”、具“中国气派”的优秀建筑艺术作品走向世界,推动中国建筑艺术创作水平提升与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在探索教育转型、助力产业转型的道路上,恒点扎根垂直领域,拓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行业紧密结合的应用场景,为城建艺术人才培养赋能。
相关推荐
-
虚拟仿真为智能制造时代的人才培养赋能
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的关键技术,正在推动着产业升级与转型。与此同时,如何突破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这一瓶颈,成为行业的重要课题。恒点虚拟仿真技术为传统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高度还原工业机器人操作环境,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获得编程、调试与运行等全方位的实践操作机会,掌握工业机器人实践技能,增强岗位实践水平,为未来就业打好技能基础。
-
生产自动化虚拟仿真实训,开启智能制造教育新时代
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然而,巨大的智能制造人才缺口却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出全新的挑战。恒点以虚拟仿真技术助力智能制造教育,虚拟仿真能够高度还原自动化生产线,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编程、调试自动化设备,直观了解生产流程细节,从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
案例分享 | 小麦变量播种施肥机控制参数设计与实验
小麦变量施肥是精细农业的典型作业种类和重要内容,是当前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南京恒点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建小麦变量播种施肥机控制参数设计与实验。依托虚拟仿真技术,将晦涩的知识原理通过直观的三维图像加以演绎,将采集自真实世界的数据以高度仿真的形式重现于系统之中,为学生带来沉浸式交互式教学体验。
-
江苏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打造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新生态
江苏省教育厅于近期研制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分为八个部分、共二十二条,涉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科技创新等方面,致力于推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学段、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国际交流,打造江苏“AI+教育”改革赋能新生态。
-
教育部:《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发布
为了引导职业教育领域系统化、规范化地推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了《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简称《指引》)。《指引》内容包括总体目标、原则与路径, 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标准与评价,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和专业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人工智能教学模式创新,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胜任力提升,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要求,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保障措施八个部分。
-
突破直播人才培养困境,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电商教育新范式
针对直播电商行业人才供需错配难题,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新推出虚拟仿真教育解决方案。通过自主研发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破解职业院校实训高风险、高成本、动态场景缺失(模拟舆情处理)及粗放评价体系(实现实时数据监测与精准能力诊断)三大痛点。平台构建全流程虚拟直播生态,支持多角色协同实训与实时反馈,植入助农直播等思政场景,同步推出3D-LED交互系统实现动作捕捉与跨终端互联。
-
恒点助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AI教学新生态,打造虚拟仿真实验室新样板
在恒点的支持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实验教学部依托丰富的实验实践资源,整合教学优势、科研成果,运用AI技术赋能数字化教育空间,重塑教育实践,强化科研保障,构建起学科交叉、科教融汇、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验室。从“虚实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三个方面,开展创新实践训练,不断推动学生工程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提升。
-
案例分享 | 药用菌物灵芝发酵生产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药用菌物灵芝发酵生产虚拟仿真实验,其以虚拟仿真技术为核心,基于现实参数构建高精度3D发酵罐模型,还原工业级操作界面,动态模拟菌丝增殖、多糖合成等微观过程,实现“透视级”教学体验。学生可零风险完成高压灭菌、参数调节等操作。
-
中医药教育数字化的虚实融合新实践
恒点与校方共建的中医药专业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项目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个性化、智能化教学模式。围绕中草药生产关键步骤,利用虚拟仿真实现理论讲解、实践操作与考核评估协同,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通过内置VR/AR场景和多模式学习功能,支持双平台接入,借助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与实时反馈,帮助老师及时变更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还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生物制药人才。
-
政策赋能教育革新,恒点虚拟仿真领航教育新基建
恒点以“硬件+软件+内容”形成核心竞争力。恒点提供包括XR数字融合工作站、MR智能互动沙盘、3D-LED 交互显示系统、红外大空间协同交互系统、MR大空间协同系统等产品,凭借兼容常规应用与虚拟仿真教学的适配性、沉浸式交互与高精度模拟能力的品质,为校方升级传统机房或多媒体教室提供优质技术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