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重塑仪器专业传统教学模式 - 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仿真:重塑仪器专业传统教学模式

仪器仪表制造业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工业现代化程度。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自动化、信息化的不断提高,对仪器仪表制造业的需求越来越大,也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仪器仪表制造业人才培养,提升人才素质和能力,是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仪器仪表制造业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新型高端仪器类专业

人才培养任重道远

仪器学科是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的源头技术,主要研究获取、存储、处理、传输和利用信息的现代科学技术及仪器。包括测控技术与仪器、精密仪器和智能感知工程等专业,涉及测控技术及仪器、现代传感技术、精密计量理论与应用、微系统理论与应用、微小型机电系统、智能结构系统与技术、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等课程实验。

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模式均产生了深刻变革,创新驱动已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而科学仪器的发展是经济可持续高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仪器类专业与国家正在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都有紧密的联系。

加强仪器仪表制造业人才培养,是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智能检测技术基本满足用户领域制造工艺需求。在产业生态优化工程中,《行动计划》明确,引导普通本科院校、职业学校加强精密仪器、测量控制、机械电子等相关学科专业建设,优化智能检测相关课程设置,培养新型高端专业人才。鼓励产学研用联合建设实训基地,培养掌握用户工艺和检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打造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创新团队。

设备稀缺 理论难懂 

仪器类专业实践之困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仪器技术日新月异。仪器类专业涉及众多交叉学科,因此,理论与实践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院士曾说:“仪器是认识世界的工具。”但是,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价格昂贵、数量有限、维护和保养难度高,尤其是一些热门仪器,国内高校研究生往往需要通过预约“抢占”测试资格,对本科生和专科生而言,大型仪器更是难以企及的“奢侈品”。

设备稀缺、理论难懂成为高校仪器专业人才培养痛点

由于实验课时有限且仪器昂贵,部门学校仪器分析实验多为演示性实验。教师通常会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实验,学生只能观摩并撰写实验报告。即便有时让学生动手实验,也是在教师详细介绍了实验内容、仪器结构和使用方法,并准备好所有实验物品和器材的情况下进行。

这样的实验模式让学生难以亲身体验仪器的操作过程,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许多学生对这门课缺乏兴趣,甚至产生畏难情绪。传统仪器类专业亟需破局。

虚拟仿真赋能仪器类专业人才培养

仪器学科作为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多学科交叉的新技术前沿学科,由于仪器类实物实验存在仪器设备少、仪器精密容错率低、维护费用高、实验周期长缺乏实验时效性等因素,目前很多高校已经涌入虚拟仿真建设的热潮,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助力仪器专业发展。

MEMS加速度传感器校准虚拟仿真实验

虚拟仿真实训是通过计算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生成逼真的三维环境,用户可以通过XR数字融合工作站、3D-LED交互显示系统等交互设备与该环境进行交互,从而获得与真实环境相似的体验。

虚拟仿真技术为仪器专业提供了丰富的学习途径和操作机会。仪器类虚拟仿真能够模拟多样化的实验环境和测试场景,涵盖温度波动、压力变化、电磁干扰等复杂的操作条件。通过灵活调整这些模拟参数,学生可以预见不同实验条件下的仪器响应和测试结果,进而探索出最优的实验条件和参数设置,提高理论知识的认知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虚拟仿真也帮学校解决了传统实验设备稀缺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上手操作。此外,虚拟仿真实训打破了传统实验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学生能够在安全无忧的虚拟环境中随时进行训练,无需将昂贵的真实仪器置于高风险的操作环境中,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和效率。

仪器类虚拟仿真能够模拟多样化的实验环境和测试场景

结语

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复杂仪器系统的操作与控制实验,深化对仪器系统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流程的认识。同时,通过不断调试实验中的系统参数,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仪器的校准方法、数据分析方法以及故障诊断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为解决学校仪器专业“设备稀缺、实验难做、理论难懂”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成为仪器类高端人才培养的新动能。

相关推荐

  • 全息中文学习交流环境模拟推演平台:中文学习新风尚

    全息中文学习交流环境模拟推演平台:中文学习新风尚

    全息中文学习交流环境模拟推演平台的核心在于其高度仿真的全息投影系统,平台结合了增强现实、投影和虚拟交互技术,将各种三维虚拟场景进行立体化的展现,生成三维立体的中文使用场景,学习者可以置身于各种真实的中文环境中,全方位感受中文的实际应用场景。全息中文学习交流环境模拟推演平台能够与信息化教室、虚拟仿真实训室和科技研创中心等环境风格高度融合,打造全球中文全息教育实践空间。

  • 案例分享 | 面向大型复杂作业场景的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虚拟仿真实验

    案例分享 | 面向大型复杂作业场景的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虚拟仿真实验

    离线编程系统对于大型复杂作业场景下的工业机器人必不可少。然而,传统工业机器人教育模式却在这一方面的人才培养上暴露出诸多问题。恒点《面向大型复杂作业场景的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虚拟仿真实验》,该项目以大型船舶外立面喷涂机器人作业规划和离线编程这一典型复杂作业场景应用需求为背景,通过虚拟仿真手段构建完整的大型机器人智能制造工程实现过程,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大型工程问题的能力。

  • 虚拟仿真为智能制造时代的人才培养赋能

    虚拟仿真为智能制造时代的人才培养赋能

    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的关键技术,正在推动着产业升级与转型。与此同时,如何突破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这一瓶颈,成为行业的重要课题。恒点虚拟仿真技术为传统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高度还原工业机器人操作环境,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获得编程、调试与运行等全方位的实践操作机会,掌握工业机器人实践技能,增强岗位实践水平,为未来就业打好技能基础。

  • 生产自动化虚拟仿真实训,开启智能制造教育新时代

    生产自动化虚拟仿真实训,开启智能制造教育新时代

    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然而,巨大的智能制造人才缺口却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出全新的挑战。恒点以虚拟仿真技术助力智能制造教育,虚拟仿真能够高度还原自动化生产线,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编程、调试自动化设备,直观了解生产流程细节,从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 精细农业工程学科如何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开启智慧农业教育新模式

    精细农业工程学科如何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开启智慧农业教育新模式

    恒点面向精细农业工程学科,开发虚拟仿真智能化教学设备,推出虚拟仿真学习平台和农业专业3D-LED交互显示系统,无论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渴望掌握实用农业技能,还是高等院校的学子致力于开展前沿农业研究,都能通过恒点提供的虚拟仿真智能设备和教学资源,进行个性化的农业虚拟仿真实践学习,为多元农业农村技术人才创新探索全新模式。

  • 江苏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打造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新生态

    江苏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打造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新生态

    江苏省教育厅于近期研制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分为八个部分、共二十二条,涉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科技创新等方面,致力于推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学段、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国际交流,打造江苏“AI+教育”改革赋能新生态。

  • 虚拟仿真赋能再生材料教育,破解产业升级与人才断层的双重困局

    虚拟仿真赋能再生材料教育,破解产业升级与人才断层的双重困局

    在再生材料领域,一方面是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人才培养中高风险、高成本的壁垒。针对现实教育的困局,恒点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再生材料的人才培养,通过高精度虚拟仿真技术,在数字世界复刻电子废弃物拆解、生物质材料共混等全流程产线,推动校企合作、深入产教融合。

  • 虚拟仿真实训:教育技术创新驱动再生材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虚拟仿真实训:教育技术创新驱动再生材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再生材料行业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对专业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这一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恒点将虚拟仿真应用于再生材料行业的人才培养,通过高度还原的虚拟再生材料生产实际场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车间或实验室中,深入了解复杂工艺流程的每一个细节,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来自数字中国的启示,看虚拟仿真如何解锁教育未来

    来自数字中国的启示,看虚拟仿真如何解锁教育未来

    第八届数字中国峰会以“二十五载奋进路,数字中国谱新篇——数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教育鸿沟日益凸显,虚拟仿真技术弥补了这一鸿沟,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为全民提供终身学习机会。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是一场技术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的升华。借助虚拟仿真这一先进技术载体,校企合作正在不断激发创新火花,催生全新解决方案,引领产教研融合迈向新高度。

  • 案例分享 | 民航大飞机客舱用户体验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案例分享 | 民航大飞机客舱用户体验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民航工业设计正经历从“工程导向”向“用户体验驱动”的深刻转型,客舱人机交互设计领域迫切需求专业人才,用户体验已成为航空装备教育升级的重要指标。恒点民航大飞机客舱用户体验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提供高度逼真的模拟场景。以虚补实,减少了实体设备投入成本,实验包括“人机-内饰-内饰CMF”三大设计实验环节,注重提升各个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性、系统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集成设计创新能力 。

恒点新闻

  • 江苏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打造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新生态

      334

    江苏省教育厅于近期研制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分为八个部分、共二十二条,涉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科技创新等方面,致力于推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学段、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国际交流,打造江苏“AI+教育”改革赋能新生态。

  • 教育部:《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发布

      597

    为了引导职业教育领域系统化、规范化地推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了《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简称《指引》)。《指引》内容包括总体目标、原则与路径, 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标准与评价,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和专业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人工智能教学模式创新,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胜任力提升,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要求,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保障措施八个部分。

  • 来自数字中国的启示,看虚拟仿真如何解锁教育未来

      373

    第八届数字中国峰会以“二十五载奋进路,数字中国谱新篇——数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教育鸿沟日益凸显,虚拟仿真技术弥补了这一鸿沟,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为全民提供终身学习机会。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是一场技术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的升华。借助虚拟仿真这一先进技术载体,校企合作正在不断激发创新火花,催生全新解决方案,引领产教研融合迈向新高度。

相关产品

虚拟仿真实训室交互显示系统

3D-LED交互显示系统

集成了三维LED技术和扩展现实技术的交互式显示系统

虚拟仿真实训数字工作站

XR数字工作站

集成PC/VR/AR装置为用户提供一体化工作站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为本科/职业/军事院校提供虚拟仿真实训/实验资源共享开放平台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发软件

XR交互-资源开发编辑器

一款零代码、低门槛的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内容开发编辑工具

3dppt/xr内容+营销展示的创作平台

XR演示-编辑开发平台

为演示/演讲用户提供3D/VR/MR内容的开发工具(3D版PPT)

VR / MR头戴设备

VR / MR头戴设备

独立设计研发教育专用操作系统的VR/MR头盔及眼镜

综合解决方案

XR内容定制服务

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基地资源;本科教育:虚拟仿真一流课程

XR生产能力输出

帮助企业建设XR内容生产能力;与高校相关专业共建生产基地

虚拟仿真示范基地建设

基地平台、特色资源开发;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

虚拟仿真专业实训室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专业特色资源销售和定制

数字化研创中心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研创软件工具及培训服务

虚拟现实课程实训室

虚拟现实人才培养课程;虚拟现实内容创作教室建设

数字融合创新设计中心

为数媒/艺术专业打造创新设计;XR开发、作品、课程

理实结合教室

实物展示设计、虚拟资源开发;教室信息化软硬件条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