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设备更新 | 虚拟仿真数字研创中心,赋能教学新生态
当前,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点的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发展的全新趋势。数字技术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正在充分释放,虚拟仿真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为重塑教育形态、推动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领域设备更新合乎时宜
随着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产业升级转型催生出对实践教学的巨大需求市场,但其中伴随的“三高四不”问题,使得相关人才培养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特别是各种高新技术在高温、高压、强腐蚀性等复杂高危环境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以及新技术伴生的伦理与法律问题,如人工智能在救援行动中的决策责任归属以及信息的隐私保护等,导致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痛点也日益凸显,逐渐成为制约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传统教学方法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快速优化和高效执行的需求。
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为实践教学领域提供新的可能性,使学生和从业者能够更直观、更安全地学习和掌握相关技术。
2024年,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持续释放动能,教育装备升级进入全面落地期。政策明确提出:累计投入超万亿元,重点支持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基地智能化改造、科研设备迭代;目标覆盖全国95%以上高校和职业院校,要求2026年前完成先进教学设备置换;构建“教学-科研-产业”数据闭环,推动设备更新与数字经济人才需求精准对接。
虚拟仿真数字化研创中心
赋能传统实训教学
为顺应国家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恒点基于新一代互联网(空间互联网)平台,综合运用空间计算、AIGI、大空间激光三维建模、虚拟互动、元宇宙、虚拟仿真技术,为教育用户、行业用户、政企单位,设计虚拟仿真数字化研创中心建设方案。
虚拟仿真技术为教学提供高度逼真的实验环境与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支持学生通过VR眼镜操作,完成高危作业任务,并通过实时数据反馈和交互功能,提高人机交互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案例分析和任务驱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责任意识和综合素养,为未来适应行业需求奠定了坚实基础。
虚拟仿真数字化研创中心是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虚拟仿真硬件设施建设、软件平台搭建和虚拟仿真内容资源建设三个部分。
在研创中心,利用XR数字融合工作站、 XR-LED互动教学平台、MR智能互动沙盘等交互设备,提供深度沉浸的学习体验。通过VRC-Editor虚拟仿真编辑器,实现XR虚拟仿真资源的研制、开发与测试。同时搭建虚拟仿真资源管理平台,与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实体实训中心组成虚实结合的实训基地。
虚拟仿真数字化研创中心
打造教育新生态
数字化研创中心建设旨在将虚拟仿真技术与教育相结合,提升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备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在整体方案中,恒点为教师提供虚拟仿真技术的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教学中。这包括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教材开发等方面的支持。
研创中心可以有效支持校方开展培训,为学生提供虚拟仿真技术的学习和实践机会,让他们通过虚拟环境进行实际操作和模拟练习。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研创中心的设立还能够促进产教研深度融合,开展虚拟仿真技术的研究项目,探索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潜力。通过研究和创新,不断改进虚拟仿真技术,以满足院校教育的需求。
通过这些项目,研学机构也能够与行业企业、实践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研究和项目合作。通过与行业的合作,提高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恒点可以为地区企业、组织和社会提供虚拟仿真技术的咨询和服务,支持其在培训、产品设计、工艺优化等方面的需求,支持区域内产业的转型发展。
结语
随着“十四五”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深入实施,恒点将持续深耕虚拟仿真领域,推动教育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建构”转型。我们期待与更多院校、企业携手,共筑“虚实共生”的智能教育新生态,为中国制造2025与数字中国战略输送更多卓越人才!
相关推荐
-
生产自动化虚拟仿真实训,开启智能制造教育新时代
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然而,巨大的智能制造人才缺口却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出全新的挑战。恒点以虚拟仿真技术助力智能制造教育,虚拟仿真能够高度还原自动化生产线,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编程、调试自动化设备,直观了解生产流程细节,从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
案例分享 | 小麦变量播种施肥机控制参数设计与实验
小麦变量施肥是精细农业的典型作业种类和重要内容,是当前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南京恒点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建小麦变量播种施肥机控制参数设计与实验。依托虚拟仿真技术,将晦涩的知识原理通过直观的三维图像加以演绎,将采集自真实世界的数据以高度仿真的形式重现于系统之中,为学生带来沉浸式交互式教学体验。
-
精细农业工程学科如何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开启智慧农业教育新模式
恒点面向精细农业工程学科,开发虚拟仿真智能化教学设备,推出虚拟仿真学习平台和农业专业3D-LED交互显示系统,无论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渴望掌握实用农业技能,还是高等院校的学子致力于开展前沿农业研究,都能通过恒点提供的虚拟仿真智能设备和教学资源,进行个性化的农业虚拟仿真实践学习,为多元农业农村技术人才创新探索全新模式。
-
江苏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打造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新生态
江苏省教育厅于近期研制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分为八个部分、共二十二条,涉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科技创新等方面,致力于推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学段、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国际交流,打造江苏“AI+教育”改革赋能新生态。
-
虚拟仿真赋能再生材料教育,破解产业升级与人才断层的双重困局
在再生材料领域,一方面是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人才培养中高风险、高成本的壁垒。针对现实教育的困局,恒点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再生材料的人才培养,通过高精度虚拟仿真技术,在数字世界复刻电子废弃物拆解、生物质材料共混等全流程产线,推动校企合作、深入产教融合。
-
虚拟仿真实训:教育技术创新驱动再生材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再生材料行业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对专业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这一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恒点将虚拟仿真应用于再生材料行业的人才培养,通过高度还原的虚拟再生材料生产实际场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车间或实验室中,深入了解复杂工艺流程的每一个细节,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教育部:《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发布
为了引导职业教育领域系统化、规范化地推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了《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简称《指引》)。《指引》内容包括总体目标、原则与路径, 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标准与评价,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和专业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人工智能教学模式创新,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胜任力提升,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要求,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保障措施八个部分。
-
来自数字中国的启示,看虚拟仿真如何解锁教育未来
第八届数字中国峰会以“二十五载奋进路,数字中国谱新篇——数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教育鸿沟日益凸显,虚拟仿真技术弥补了这一鸿沟,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为全民提供终身学习机会。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是一场技术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的升华。借助虚拟仿真这一先进技术载体,校企合作正在不断激发创新火花,催生全新解决方案,引领产教研融合迈向新高度。
-
案例分享 | 民航大飞机客舱用户体验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民航工业设计正经历从“工程导向”向“用户体验驱动”的深刻转型,客舱人机交互设计领域迫切需求专业人才,用户体验已成为航空装备教育升级的重要指标。恒点民航大飞机客舱用户体验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提供高度逼真的模拟场景。以虚补实,减少了实体设备投入成本,实验包括“人机-内饰-内饰CMF”三大设计实验环节,注重提升各个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性、系统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集成设计创新能力 。
-
无人机数字模拟沙盘操作系统,虚实结合打造“场景化”教学模式
无人机数字模拟沙盘操作系统结合了增强现实、投影和虚拟交互技术,将各种三维虚拟场景进行立体化的展现,广泛适用于实训演练操作、模型展示、数据分析、指挥推演、资源部署等应用场景。同时利用恒点自研的软件引擎、内容平台、交互追踪和显示硬件等关键技术,构建虚拟无人机作战与作业环境,使得用户可以在其中操控物体、调整地形、修改场景等,通过手势、触摸或其他交互方式与虚拟环境进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