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有效性的三个“抓手”
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职业教育开展具有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智能性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推动了职业教育数字化、多元化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在专业教学需要和“双高计划”等各项政策推动下,积极开展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8月,教育部公布了215个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校企协同开发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平台及其技术成果给教师带来充满创新挑战的发展空间,使实训教学过程呈现“岗课赛证”融通的新形态特质。2022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将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重点项目,作为提升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赋予了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新使命,职业院校要重新系统审视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举措,找准“抓手”,不断提高建设的有效性。
坚持目标导向,解决“三高三难”痛点。
虚拟仿真实训是以“假”模拟“真”,具有感知性、沉浸性、互动性和构想性,颠覆了传统教学手段,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实训基地的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和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等“三高三难”的痛点,克服了职业教育真实生产条件不具备而导致部分实训教学项目“不能做”“不敢做”“不好做”的问题。例如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面临着企业真实产线运行维护成本较高、台套数少,产线各部分无法清晰分解,智能装备加工类产线运行时间过长,学生得不到由点到面的系统训练等实际问题。职业院校可按照“中国制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对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紧密结合智能制造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根据专业群的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特点,采用虚拟仿真和现代数字技术,与企业合作开发或引进由浅入深、由点到面、与时俱进可拓展的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开展教学。职业院校哪些专业、哪些课程、哪些知识点、哪种情境下更适合采用虚拟仿真实训,需要全面考虑、整体谋划,要考虑培养目标达成度、实训资源利用率、实训基地运营维护更新等实际问题,不能为了追求虚拟仿真而虚拟仿真,要站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角度,结合教学目标进行科学规划,开发出高水平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
坚持以生为本,克服“时空限制”难点。
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具有占地小、投资少、见效快、环境好、维护省、更新易等诸多优点,职业院校可充分利用现有实训教学场所,通过功能升级或环境改造等实现综合利用,保证一人一工位,满足学生独立或协同操作需要。同时,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可进行跨专业、跨院校、跨地域的统筹管理。职业院校要注重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要注重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素质提高的协同实施,调动学生参与实训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职业院校在建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开发实训资源时,要充分调研,统筹行业、企业、学校等各方需求,求同存异,最大程度形成共建、共用机制。职业院校在建设虚拟仿真实训课程之初,就要遵守行业标准,便于对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等。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要营造更多自主学习、多元化发展的氛围,基于信息化、数字孪生技术,结合专业教学特点,创设“教室+教学培训区+虚拟训练区+实训操作区”的一室三区课堂虚拟学习新环境。
坚持产教融合,抓住“开放共享”要点。
产教融合是提高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职业院校注重专业对接产业,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超大、高精密的仪器设备,耗材消耗量大,有些实训项目设备昂贵,实训过程不可逆或有危险性,需要更形象的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点。通过“虚拟仿真+产教融合”,可用相对较低的投入,较好地解决实训教学中“进不去、看不见、动不了、难再现”的难题。职业院校可邀请行业企业资深专家对专业教师开展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有关应用知识的培训,或与企业合作开发教学资源,让教师掌握教、学、做合一,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新模式,建立实训虚拟项目合理、教学效果优良、开放共享有效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体系,培养虚拟仿真教学团队,全面提升实训教学质量。云端开发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应随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更新,切实遵循“以实带虚、以虚助实、虚实结合”原则,实现优质虚拟仿真实训资源的持续使用和开放共享,助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相关推荐
-
案例分享 | 高层建筑悬挑脚手架设计与施工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与常州工学院共同开发设计的“ 高层建筑悬挑脚手架设计与施工虚拟仿真实验”,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基于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具有相关实训的操作与流程的基础上,还能引入“以人为本、责任担当”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职业教育应成为面向人人、面向产业、面向创新、面向智能、面向国际的“5I”教育
怀进鹏强调,职业教育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坚守教育的本质、保持职业教育的特质,在时与势中锚定发展坐标,在危与机中寻求创新突破,成为面向人人(Inclusive)、面向产业(Industry-oriented)、面向创新(Innovative)、面向智能(Intelligent)、面向国际(International)的“5I”教育。
-
虚拟仿真赋能建筑工程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正迎来4.0时代。虚拟仿真实训承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对接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必将为行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有力促进区域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发展、数字化转型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计算机声、光、电等技术,利用VR、AR、MR等模拟实训真实场景的虚拟仿真技术,助力打造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综合应用创新型建筑人才。
-
案例分享|冷链物流虚拟仿真实验
冷链物流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推出,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也为冷链物流行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该平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冷链物流的运作过程,培养冷链物流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平台功能,拓展实验内容,为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虚拟仿真平台,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技术与管理人才。
-
冷链物流教育的创新之路:虚拟仿真技术的实践与突破
虚拟仿真能够模拟真实的冷链物流环境,包括温度控制、货物装卸、运输路线规划等,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这种互动性强的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还能提供即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虚拟仿真实训还可以模拟一些紧急情况,如设备故障、货物泄漏等,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如何应对这些紧急情况。
-
恒点虚拟仿真教育定制化解决方案,为物流行业数字化赋能
物流+虚拟仿真正在加快促成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恒点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以真实数据为基础,配合直观的3D仿真画面,模拟物流行业场景,展现现代物流系统核心业务过程、技术和装备,使学生能获得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从而为学校提供物流人才实训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
案例分享|中国古典家具修复和文化保护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项目依托国家一流专业“产品设计”和省级特色专业“家具设计与工程”及“工业设计”,涉及《家具史》《经典家具赏析》等必修核心专业课程。实验覆盖古典家具造型结构、装饰纹样及涂饰工艺等基本知识及鉴赏,常见病害形式、产生机理、结构与涂层修复及工具等多个重要知识点。项目采用“虚+实+虚”的教学方法,为研究型、综合实践型实习提供了有力支持。
-
多方合力锻造“大国工匠”,虚拟仿真赋能实训教学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运用计算机声、光、电等技术,结合VR、AR、MR等技术,模拟实训的真实场景,给学生营造生动逼真的实训教学过程,提升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知度。同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还可以助推产教深度融合。通过虚拟仿真实训,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快速地接触到产品、工艺、流程的更新迭代,从而更好地解决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升级脱节等问题,实现学习内容与就业要求“零距离”无缝对接。
-
李子柒带着非遗回归,虚拟仿真助力文化复兴
虚拟仿真技术融合非遗文化新业态,为新科技应用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丰富活跃的应用场景,推动新质生产力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从而构建全新的生产和生活形式,乃至全新的文明形态。这有助于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强化中华民族身份认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彰显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提高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水平,丰富建设内涵,确保建设质量,加快构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布局体系,提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