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来了!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有什么关联?
近日,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工作推进会暨计算机“101计划”成果交流会在京召开,明确相关重点任务。
“101计划”因二进制数“0”“1”得名,寓意从本科基础着手、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打造一流的基础要素,实现培养顶尖创新人才的核心目标。这项由教育部统筹的试点工程,以建设一流核心的课程、教材、教师、实践项目的“四个一流”为重点,将带动教育教学系统改革。
“101计划”最初于2021年底在计算机领域率先启动,不到两年时间里,项目进展顺利。在此基础上,2023年4月,“101计划”又推广至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中药学、经济学、哲学等8个基础学科领域,后续还将向其他领域持续拓展。
“101计划”可谓是发展迅猛,未来可期。人们往往将之与985、211相对比,但我们不难从中发现明显的区别。比如“101计划”与高考无直接关系,且更注重资源共享,以形成样本经验为任务,广泛辐射其他学校,进而提升全国高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正如教育部长怀进鹏所强调的,中国的教育是开放的,数字教育更是开放的。有着这样的特性,“101计划”对课程、教材、教师、实践项目等基础要素的打造,与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紧密关联。
其行动的关键在于,面向社会、市场、国家的实际需求,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不断整合试点高校、头部企业以及顶尖的实践社区、出版社等多方资源深入应用探索,构建综合性教学平台,形成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建立持续创新生态。
操作层面上,其以核心课程基础知识结构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建推进多元能力培养体系,开创适应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技术的教育模式,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与推广。
在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方面,推动高校、企业共同参与课程建设,利用虚拟仿真等新兴科技实现教学内容多元化,课程内容向交叉融合转变,深入全新的课程体系探索,形成符合实际需求的多元考核标准与综合评价模式。
在一流核心教材建设方面,联合顶尖的高校、企业、出版社共同编撰高质量教材,并且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学资源的生产,以开放式平台共享教学资源的再应用与再创作。从而降低门槛,提升效率,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扩大社会公众的参与度与受益面。
在一流核心师资建设方面,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数字化教育模式和智能化岗位需求的新型教师团队,其不仅要具备熟练运用虚拟仿真等新兴科技开展教学与教授相关知识及技能的能力,还应不断探索与掌握全新的教学模式,善于观察与反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
在一流核心实践项目建设方面,开展虚拟仿真实验与教学,通过创新实验训练、学科实践竞赛、企业实践等多环节、多形式活动,建设实验项目资源库、实践平台案例库及实践拓展案例库,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这意味着对传统教学内容、模式的颠覆,其所强调的开放性、即时性、主动性,令本校、其他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学习者,都可参与其中,并因此获益。这场教育领域的革新,与慕课(MOOC音译,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息息相关。
在重视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恒点将虚拟仿真实验与AI技术与慕课平台融合,富有创造性地开发出MOOL(Massive Open Online Labs大规模在线开放实验室),将具有互动性、操作性的实验教学也纳入开放共享的在线课程之列,丰富与发展了慕课的内涵。
目前,恒点已与多所高校,在理工、医学、艺术、文旅、思政等多个学科领域开展合作,成功打造一系列优质MOOL实验与教学项目,并在线开放共享。这些努力与成果同“101计划”的精神内涵有着高度的契合,是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的尝试与拓展。
恒点的数字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更为重视立德树人与全面发展,以高质量实验教学助推教学改革,这对于推进新质生产力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创新与开拓教育教学模式的广度和深度、提升整体教学教学质量和水平、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
-
虚拟仿真赋能建筑工程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正迎来4.0时代。虚拟仿真实训承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对接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必将为行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有力促进区域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发展、数字化转型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计算机声、光、电等技术,利用VR、AR、MR等模拟实训真实场景的虚拟仿真技术,助力打造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综合应用创新型建筑人才。
-
案例分享|冷链物流虚拟仿真实验
冷链物流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推出,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也为冷链物流行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该平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冷链物流的运作过程,培养冷链物流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平台功能,拓展实验内容,为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虚拟仿真平台,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技术与管理人才。
-
冷链物流教育的创新之路:虚拟仿真技术的实践与突破
虚拟仿真能够模拟真实的冷链物流环境,包括温度控制、货物装卸、运输路线规划等,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这种互动性强的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还能提供即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虚拟仿真实训还可以模拟一些紧急情况,如设备故障、货物泄漏等,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如何应对这些紧急情况。
-
案例分享|中国古典家具修复和文化保护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项目依托国家一流专业“产品设计”和省级特色专业“家具设计与工程”及“工业设计”,涉及《家具史》《经典家具赏析》等必修核心专业课程。实验覆盖古典家具造型结构、装饰纹样及涂饰工艺等基本知识及鉴赏,常见病害形式、产生机理、结构与涂层修复及工具等多个重要知识点。项目采用“虚+实+虚”的教学方法,为研究型、综合实践型实习提供了有力支持。
-
多方合力锻造“大国工匠”,虚拟仿真赋能实训教学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运用计算机声、光、电等技术,结合VR、AR、MR等技术,模拟实训的真实场景,给学生营造生动逼真的实训教学过程,提升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知度。同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还可以助推产教深度融合。通过虚拟仿真实训,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快速地接触到产品、工艺、流程的更新迭代,从而更好地解决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升级脱节等问题,实现学习内容与就业要求“零距离”无缝对接。
-
李子柒带着非遗回归,虚拟仿真助力文化复兴
虚拟仿真技术融合非遗文化新业态,为新科技应用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丰富活跃的应用场景,推动新质生产力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从而构建全新的生产和生活形式,乃至全新的文明形态。这有助于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强化中华民族身份认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彰显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提高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水平,丰富建设内涵,确保建设质量,加快构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布局体系,提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案例分享 | 地铁环境情景化语言教学虚拟仿真项目
地铁环境情景化语言教学虚拟仿真项目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它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无风险的跨文化交际训练平台,极大地提高了语言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虚拟仿真在线学习平台推动高科技高质量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在培养国际交流人才的同时,也为日后国际教育资源的交流合作打好基础。
-
语言教学新维度: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当前,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被视为教育行业的一个新起点,它不仅改变了教育方式,还推动了教育行业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这不仅是技术的飞跃,更是教育领域的一大步。
-
文理互助,虚拟仿真推动跨文化教育人才培养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开放中发展的,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时代越是向前,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就越发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