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实训革新升级——恒点助力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
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正在加速推进,特别是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推动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关键路径就在于以智能制造为抓手,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高科技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呼唤着高素质人才。
如果能够以新兴科技开展教育,实现教育的全面改革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新兴科技与教育夯实人才支撑,便能够实现新质生产力的良性循环。
产教融合遇瓶颈
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应运而生
作为首家公办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试点学校、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国务院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校拥有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特别是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以及精品课程等。其电气自动化、智能制造等专业更是相关院校的标杆,担负着培养“大国工匠”的重任。
因此,在职业教育领域,学校十分注重校企共建、产教融合,通过整合行业产业与职业教育资源,开设了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紧密对接的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实践能力训练和专业技能提升。在课程设置中,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训实操教学的比例约为1:1,并直接对接企业相应岗位标准打造教学内容,力争建设全国领先的智能制造实训基地。
然而,传统实训实操设备投入资金多、占地面积大,且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据介绍,学校相关专业每届有600多名学生,难以做到每位学员人手一台。在教学资源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无法充分满足每一个学生动手、操作、调试的教学需求。
同时,作为学校标杆产业的智能制造、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其教学内容涉及测量以及激光焊接、切削、3D打印等机件加工、制造,需要大量实训材料,教学过程也难以重复、共享,其操作还具有一定风险性,部分细节也难以呈现、观察,种种因素制约着教学开展,令实训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在此情况下,学校积极探索多种职业教育实训新方法、新模式,赋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这其中,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联合恒点等多家公司,打造的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尤为引人瞩目。
让智慧教学更智慧
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赋能职业教学
在此之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与恒点已经存在良好的合作基础,由恒点提供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学校职业教育实训课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缓解改善教学资源供求矛盾,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与恒点进一步深化教学合作,从后者引进40套XR虚拟仿真数字融合工作站、3D-LED交互显示系统等设备,通过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全新技术,共同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通过安装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可以将学校的普通机房或多媒体教室升级为虚拟仿真实训室,从而以较小的成本完成对传统实训场地的智能升级改造。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虚拟仿真实训,让每个学生都有了上手实操的机会,缓解了教学资源紧张的压力;在降低实验与实操门槛、素材消耗量以及风险性的同时,实验准备的环节也得以大大压缩,易于开课与上手,突破了以往的教学瓶颈;实操的具体细节得以清晰呈现,便于讲解与认知;实践的过程可以反复进行,利于试错与掌握。
这些优势,令全新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能够高效地强化学生的实训能力,提升学生对实训教学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同时学生还可以用个人电脑安装虚拟仿真实训课程系统,让原本必须集中授课的实训内容,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老师可以同时在多个教学场所实现分散式授课,大大提升授课效率;同时也便于学生在课后反复操练、加以巩固,提升学习自主性,实现碎片化学习,让智慧教学变得更加智慧。
结语
以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为着力点,校方与恒点深耕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积极探索产教深度融合培养卓越人才的有效路径,紧紧瞄准智能制造等产业高端、高端产业,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标杆专业中对接优势领域。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锐意改革,双方努力推进传统教学场所、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为同类教育与相关产业提供了成功范例,为地方乃至国家产业发展培养亟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咨询、营销、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提供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为教育及政企单位的实验实训教学和管理质量提升,持续输出教育新质能力。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或需求方面,欢迎随时咨询我们。
相关推荐
-
医学护理虚拟仿真:打破教学瓶颈,提升实践技能
护理虚拟仿真实训是数字化护理实训教学的重要载体,依托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和VR\MR\AR等技术,精准模拟真实的的医疗护理场景和情境,从而打破传统护理教育的局限性,为学生打造高度仿真的护理专业实践环境。恒点建设的护理专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结合护理专业XR数字融合工作站、护理专业3D—LED交互显示系统、护理专业MR智能互动沙盘等虚拟仿真设备,能够高度还原真实的临床场景。
-
案例分享 | 面向大型复杂作业场景的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虚拟仿真实验
离线编程系统对于大型复杂作业场景下的工业机器人必不可少。然而,传统工业机器人教育模式却在这一方面的人才培养上暴露出诸多问题。恒点《面向大型复杂作业场景的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虚拟仿真实验》,该项目以大型船舶外立面喷涂机器人作业规划和离线编程这一典型复杂作业场景应用需求为背景,通过虚拟仿真手段构建完整的大型机器人智能制造工程实现过程,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大型工程问题的能力。
-
虚拟仿真为智能制造时代的人才培养赋能
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的关键技术,正在推动着产业升级与转型。与此同时,如何突破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这一瓶颈,成为行业的重要课题。恒点虚拟仿真技术为传统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高度还原工业机器人操作环境,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获得编程、调试与运行等全方位的实践操作机会,掌握工业机器人实践技能,增强岗位实践水平,为未来就业打好技能基础。
-
生产自动化虚拟仿真实训,开启智能制造教育新时代
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然而,巨大的智能制造人才缺口却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出全新的挑战。恒点以虚拟仿真技术助力智能制造教育,虚拟仿真能够高度还原自动化生产线,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编程、调试自动化设备,直观了解生产流程细节,从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
案例分享 | 再生PET液相增黏及熔体直纺工艺虚拟仿真实验
高分子材料循环利用是实现循环经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针对现实教学痛点,恒点与南通大学共同打造再生PET液相增黏及熔体直纺工艺虚拟仿真实验,采用虚拟仿真实验与实体实验的“虚实互补”模式,实验以再生PET聚合改性和材料成型加工流程为主线,通过三个实验环节,学生可通过实验重构基于工程实践的知识理论体系,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
江苏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打造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新生态
江苏省教育厅于近期研制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分为八个部分、共二十二条,涉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科技创新等方面,致力于推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学段、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国际交流,打造江苏“AI+教育”改革赋能新生态。
-
虚拟仿真赋能再生材料教育,破解产业升级与人才断层的双重困局
在再生材料领域,一方面是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人才培养中高风险、高成本的壁垒。针对现实教育的困局,恒点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再生材料的人才培养,通过高精度虚拟仿真技术,在数字世界复刻电子废弃物拆解、生物质材料共混等全流程产线,推动校企合作、深入产教融合。
-
虚拟仿真实训:教育技术创新驱动再生材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再生材料行业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对专业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这一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恒点将虚拟仿真应用于再生材料行业的人才培养,通过高度还原的虚拟再生材料生产实际场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车间或实验室中,深入了解复杂工艺流程的每一个细节,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教育部:《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发布
为了引导职业教育领域系统化、规范化地推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了《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简称《指引》)。《指引》内容包括总体目标、原则与路径, 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标准与评价,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和专业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人工智能教学模式创新,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胜任力提升,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要求,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保障措施八个部分。
-
来自数字中国的启示,看虚拟仿真如何解锁教育未来
第八届数字中国峰会以“二十五载奋进路,数字中国谱新篇——数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教育鸿沟日益凸显,虚拟仿真技术弥补了这一鸿沟,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为全民提供终身学习机会。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是一场技术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的升华。借助虚拟仿真这一先进技术载体,校企合作正在不断激发创新火花,催生全新解决方案,引领产教研融合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