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赋能高校实训 锻造水利新质生产力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乃我国立国之本,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工程,两千多年以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大禹治水的传说至今流传,大禹治水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
而直接传承这一治水精神的学科专业,就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
水利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水文、水力、结构、地质等多个学科。传统的水利工程教学和实践往往局限于课堂讲授和有限的实验室实践,难以全面反映水利工程的实际运行情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使得高校的虚拟仿真实训应运而生,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培训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为水利水电工程人才的培养开启全新篇章。
以虚补实
解水利实训教学之困
虚拟仿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水利工程模型,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学习水利工程,模拟和再现工程的实际运行过程,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制定应对措施。
“水电站的内部结构受什么影响最大?千年不遇的洪水把渡槽冲垮了,怎么办?如何最大效率利用水力发电?”……水利没有彩排,传统的水利水电专业实训往往受限于场地、设备和实际场景等因素,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实训需求。
在恒点支持建设的河海大学“水电站调压室水力设计虚拟仿真实验”中,通过模拟地下引水式水电站,了解引水式水电站进水口、引水隧洞、水轮发电机组、调压室和水电站厂房等的布置,以及各部分的特征。同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数值计算结果和3D模型有机结合,让现实中无法让学生亲历的场景搬进课堂,直观有效地让同学们了解水电站的内部构造、主要设备以及运行条件。
这种沉浸式、交互式的虚拟仿真实验,打破了时空限制,为老师教学提供更丰富的模拟实际场景教学资源;也让学生对引水式水电站输水系统调压室的水力现象会有一个直观充分地认识,同时也深化对水电站课程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缩短从学校到职场的距离。
同时,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训中,会涉及到许多空间布局复杂、施工环境危险的水利工地,虚拟仿真实训提供了一个无风险的替代平台。借助虚拟仿真实训,老师可以更放心大胆开展教学活动,让教学活动更顺畅有效;学生也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模拟操作,降低事故风险,确保培训过程的安全可靠。
虚拟仿真实训室以其独特的优势赋能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实训,引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实训迈向新的发展阶段。通过沉浸式学习、交互式操作、个性化教学等手段,为老师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
虚实结合
锻造水利新质生产力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重要力量。
高校开展水利工程虚拟仿真实训,不仅为水利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水利行业锻造了新质生产力。
虚拟仿真实训可以帮助老师进行个性化教学。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案,实现精准化、差异化的教学。
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水利工程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虚拟仿真实训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具备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将成为水利行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推动水利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虚拟仿真实训通过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以虚补实、虚实结合”,在水利工程专业的教育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虚拟仿真实训将在水利工程专业教育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行业需求的逐渐增长,水利工程虚拟仿真实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其在高校职业教育培训方面的作用将更加凸显。高校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将会为我国水利人才的培养输送更多创新性人才,对推动水利工程行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相关推荐
-
案例分享 | 新文科背景下国际外语交流虚拟仿真实验
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往往受限于时间和空间,难以提供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场景,这限制了学生语言实践和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恒点联合南京邮电大学共同开发“万国邮联世界邮政日大会国际交流虚拟仿真实验”,以英语和邮政的交叉融合为突破口,以一年一度的万国邮政联盟世界邮政日大会为交际场景,通过虚拟仿真、多媒体动画、语音识别等技术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交流情景,为学生开展语言训练、进行国际交流提供交际场景。
-
虚拟仿真赋能高校新文科专业:变革与突破
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新文科建设成为高校文科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正逐渐在高校新文科专业中崭露头角,为解决传统文科学习中的痛点提供了新的途径。虚拟仿真技术能够通过VR、AR、MR等技术,构建高度逼真的虚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参与到实践教学中。为文科教学带来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
虚拟仿真赋能传统绘画教育,开启传统艺术数字化传承新模式
传统绘画教育受制于“名师资源稀缺”“材料损耗高昂”“技法可视化不足”等因素,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恒点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破解传统教学中“高成本临摹”“名师资源不均”等难题,为院校打造“零损耗、全场景、可溯源”的数字化教学体系。虚拟仿真能够复现名家真迹的笔法轨迹与墨色变化,模拟不同画派的手法,实现透视、回溯、跨时空临摹等途径,化解教学资源不足、技法动态演示不足问题,降低教学和试错成本。
-
数字教育新趋势,恒点以技术领航教育生态
随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不断加深:虚拟仿真重塑教学场景、AI驱动产教深度融合、职教出海构建全球技能网络……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虚拟仿真技术为支点,通过虚拟仿真设备研发、虚拟仿真实训室搭建、虚拟仿真在线学习系统建设等,正深度参与这场教育变革的浪潮,赋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
-
虚拟仿真如何点亮教育数字化未来
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趋势。我国职业教育正从“3C”(规模化、标准化、同质化)迈向“3I”(国际化、智能化、集成化)。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技术将为教育提供更加个性化、沉浸式和高效的学习体验。恒点以其先进的虚拟仿真技术和丰富的产品与服务,成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推动者,打破学科壁垒,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学习的机会。
-
“新双高”政策导向下,虚拟仿真如何重塑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
在“新双高计划”和产教融合政策驱动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需聚焦 “技术+艺术+产业”三维融合。基于此,恒点打造“数字媒体艺术虚拟仿真实训室”,通过数字创作全流程XR工作站、XR拍摄系统、混合现实大空间(空间计算)开发体验系统、高精度动捕系统+数字人等虚拟仿真硬件设备,构建虚实融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助力职业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新双高计划”建设,赋能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
-
智能数媒内容工作平台,加码中文教育数字化建设
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全息中文教育平台,支持全球一体化全息中文教育实践平台的数字媒体内容创作与教学实施。该平台模块化组网功能支持单体单人操作以及快速拼装六人协同小组,采用分布式网络协议实现低延迟通信。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智能数媒内容工作平台的支持,能够有效帮助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为全球教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交流贡献更多的智慧力量。
-
国际中文教学实施平台,赋能中文教育的“教与学”
恒点“全息中文教育平台:国际中文教学实施平台”,支持全球一体化全息中文教育实践平台的教学资源管理与教学落地。平台支持网页版、PC客户端、VR多种形式的课件部署,满足不同教学场景和学习设备的需求。系统支持MP4、PDF、PPT、全景视频等多种资源类型的课程编排,且课程结构自定义功能强大。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学习需求,自由搭建个性化的课程体系。
-
虚拟仿真,重塑数字媒体艺术实训新体验
数字媒体艺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及其实践教学痛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意设计能力和项目实战经验,但部分院校在教学资源与软硬件设备更新、产教融合深度和新技术融入滞后等方面存在不足。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打破传统数字媒体艺术的实训壁垒,让学生以低成本试错、快速迭代作品,最终对接影视、游戏、元宇宙等产业需求。
-
赋能航天教育:虚拟仿真助力培育深空新质生产力
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虚拟仿真为核心技术,助力中国航天教育一飞冲天。面对日益提升的行业人才需求,传统教育之困,恒点以虚拟仿真技术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桎梏。虚拟仿真破局,可以高精度、零风险还原卫星发射、在轨运维。恒点为校方提供的航天专业3D-LED交互显示系统,集成了三维LED技术和扩展现实技术,从而构成与过往普通大屏不同的交互式显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