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恒点虚拟仿真助力高校新农科人才培养    - 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恒点虚拟仿真助力高校新农科人才培养

又值高考出分季,志愿填报、专业选择等话题再度热起来。很多人发现,近几年,涉农专业的报考热度持续升温,不少农科院校扩大了招生规模。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农学类专业近年来第一志愿报考率每年提高10%左右,录取平均分数超一本线的差值每年上升8-9分,生源质量逐年提升;上海市教委日前宣布,将理工农医类本科招生比例提高到50%以上;还有的农科院校实现了从“招不满”到“招不完”的转变……

近些年,涉农专业成了香饽饽

专业上新

农业人才培养迎来新机遇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专业人才已成“香饽饽”。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业科研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等,要满足多元化的人才需求,必然离不开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上的跟进。

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自2004年以来,国家连续二十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一系列惠农利农的保障政策与机制促进了乡村振兴的优先发展,也让涉农高校人才培养迎来了新的机遇。

2022年8月,教育部印发《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引导涉农高校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具有适应性、引领性的新农科专业,涉及粮食安全、生态文明、智慧农业、营养与健康、乡村发展等五大专业领域。加快培养急需紧缺农林人才,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引领着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型,是新农科的一个重要方向。

同年11月,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乡村振兴局等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农林类紧缺专业人才培养,优化涉农学科专业结构。

此后,各类涉农高校快速响应,新农科专业仿若雨后春笋。

随着我国高校农业专业的不断迭代发展,深化实践教学,产教融合,越来越多的农林学子在田野村庄、山川湖海的见证下成长,投身于我国农业建设大潮。

虚拟仿真实训

助力新农科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农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环节。

2019年7月,全国涉农高校的百余位书记校长和农林教育专家齐聚浙江安吉余村,共同发布“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宣言指出,各涉农高校要构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协同联动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一批区域性共建共享农林实践教学基地。

传统农业实训模式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一方面,通过农科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将涉农高校先进的农业技术、管理经验和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带动周边农民群众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新农科教学实践基地可以充当示范基地的角色,吸引更多农户学习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从而提高整个农村的产业水平。

虽然高校涉农专业实践教学进行的如火如荼,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高校农业实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农业实训通常依赖于实际农田、养殖场等场地,这些资源往往有限且受季节、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导致实训时间和内容受限。其次,农业实训涉及大量机械设备和生物样本,成本高、维护难,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再者,传统农业实训模式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R/VR等多项技术的虚拟仿真技术,正逐步渗透到农业教育实训领域,为高校涉农专业的实践提供了新的引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类虚拟仿真是实验

 虚拟仿真技术通过构建高度逼真的虚拟环境,使得农业实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实训操作,无论是作物种植、畜牧养殖还是农业机械操作,都能通过虚拟仿真系统得到全面而深入的体验。

同时,虚拟仿真实训还能降低农业实训的成本。传统实训需要大量的实验材料和设备,而虚拟仿真系统则通过计算机软件和数学模型实现,无需实际购买和维护昂贵的实验设备。此外,虚拟实训还能有效避免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

结语:

虚拟仿真技术的引入为农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构建虚拟实验室和模拟农场等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灵活设计实训项目,实现个性化教学。同时,虚拟仿真系统还能提供详细的数据支持和反馈机制,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由恒点支持建设的虚拟仿真实验室

南京恒点是一家虚拟仿真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综合服务商,公司持续专注于信息化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完整的信息化教学解决方案。南京恒点将不断创新,持续在虚拟仿真行业深耕,响应国家“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教育现代化内涵要求,为高校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支持。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或需求方面,欢迎随时咨询我们!

相关推荐

  • 案例分享 | 建筑辐射供冷供热系统优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案例分享 | 建筑辐射供冷供热系统优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辐射供冷供热系统优化设计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它不仅能够解决传统设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实训教学提供一个直观、便捷、高效的技术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辐射供冷供热系统的设计要点和性能评估方法。

  • 虚拟仿真技术:建筑保温业人才培养新趋势

    虚拟仿真技术:建筑保温业人才培养新趋势

    全球能源危机的阴霾笼罩着每一个角落,而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更是对各行各业提出了绿色转型的迫切要求。建筑保温行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行业内专业人才的短缺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为产业转型与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领军人才。

  • 案例分享 | 新疆石人子沟遗址GT1考古虚拟仿真实验

    案例分享 | 新疆石人子沟遗址GT1考古虚拟仿真实验

    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通过发掘和分析古代遗迹、遗物,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规律。虽然现有的田野考古实习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课堂理论学习的不足,但仍无法为学生提供不同时期、不同类型遗址的实践,导致本科期间学生实践经验匮乏。通过虚拟仿真实训,考古教学可以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提升教学效果,培养更多优秀的考古专业人才。

  • 田野科技“一张皮”,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教学推动考古教学创新发展

    田野科技“一张皮”,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教学推动考古教学创新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灌输,而对研究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并且缺少互动,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无需带领学生外出考察遗址,在节约出行、住宿成本的同时,却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考古遗址用于实训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多次、不同的实践练习,丰富实践经验。

  • 虚拟仿真技术,推进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

    虚拟仿真技术,推进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

    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具有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智能性的实训教学新模式,以技术推动考古研学数字化、多元化的快速发展。虚拟仿真不仅仅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手段,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其通过沉浸、交互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通过科学的评价系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予以评分,有助于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地。

  • 案例分享 | MEMS电容式加速度计虚拟仿真实验

    案例分享 | MEMS电容式加速度计虚拟仿真实验

    MEMS加速度计已经成为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其应用面之广,覆盖了从国防到民用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涉及各种小尺寸、低功耗和高性能应用。然而目前MEMS传感器的教学只能停留在书面教学层面,主要是MEMS传感器设计难度大,结构复杂,制作工艺设备价格昂贵且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校准试验受到场地及安全限制等实验教学的难题,因此只有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才能把这一高新技术内容引进实验课堂。

  • 虚拟仿真:重塑仪器专业传统教学模式

    虚拟仿真:重塑仪器专业传统教学模式

    仪器仪表制造业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工业现代化程度。由于实验课时有限且仪器昂贵,部门学校仪器分析实验多为演示性实验。教师通常会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实验,学生只能观摩并撰写实验报告。虚拟仿真实训是通过计算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生成逼真的虚拟仪器设备。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操作仪器设备的机会。

  • 政策解读 | 从“双高计划”到“新双高”,虚拟仿真能做什么?

    政策解读 | 从“双高计划”到“新双高”,虚拟仿真能做什么?

    “新双高”目的在于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而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迅猛进步对教育教学模式构成了新挑战。实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但也有种种限制。虚拟仿真技术赋能实践教学,深化产教融合,从而更好地解决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企业产业升级脱节等问题

  • 时速450公里,科幻高铁问世背后的黑科技功臣

    时速450公里,科幻高铁问世背后的黑科技功臣

    “CR450科技创新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取得这样的成就,与研发团队在技术层面上狠下功夫不无关系。工信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以加快虚拟仿真技术与具体行业应用的融合。虚拟仿真应用于材料科学的研究与教学,赋能工业数字化转型,从人才培养层面,推动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2035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贡献力量。

  • 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因材施教,恒点为虚拟仿真教学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因材施教,恒点为虚拟仿真教学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2024年全国教育数字化工作总结会,提到如何深化教育改革,实现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满足各行各业对人才培养的高追求,需要各界共同实践、积极探索。恒点通过多方合作,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为校方提供定制化、一站式的系统解决方案,落地了一批虚拟仿真教学项目。无论是XR数字工作站和MR智能互动沙盘都展现了优良的教学效果。

恒点新闻

相关产品

虚拟仿真实训室交互显示系统

3D-LED交互显示系统

集成了三维LED技术和扩展现实技术的交互式显示系统

虚拟仿真实训数字工作站

XR数字工作站

集成PC/VR/AR装置为用户提供一体化工作站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为本科/职业/军事院校提供虚拟仿真实训/实验资源共享开放平台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发软件

XR交互-资源开发编辑器

一款零代码、低门槛的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内容开发编辑工具

3dppt/xr内容+营销展示的创作平台

XR演示-编辑开发平台

为演示/演讲用户提供3D/VR/MR内容的开发工具(3D版PPT)

VR / MR头戴设备

VR / MR头戴设备

独立设计研发教育专用操作系统的VR/MR头盔及眼镜

综合解决方案

XR内容定制服务

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基地资源;本科教育:虚拟仿真一流课程

XR生产能力输出

帮助企业建设XR内容生产能力;与高校相关专业共建生产基地

虚拟仿真示范基地建设

基地平台、特色资源开发;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

虚拟仿真专业实训室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专业特色资源销售和定制

数字化研创中心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研创软件工具及培训服务

虚拟现实课程实训室

虚拟现实人才培养课程;虚拟现实内容创作教室建设

数字融合创新设计中心

为数媒/艺术专业打造创新设计;XR开发、作品、课程

理实结合教室

实物展示设计、虚拟资源开发;教室信息化软硬件条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