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虚拟仿真技术助力生态农业发展 - 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虚拟仿真技术助力生态农业发展

“民以食为天”。我国是农业大国,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中华文明也强调天人合一,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我国各涉农部门也向来强调应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

我国是农业大国,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

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路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

虚拟仿真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各显所长、各尽其能,形成优势互补的良性循环;紧密联系、互为支撑,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三位一体、同步进行,形成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虚拟仿真教学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有较大用武之地,其能够帮助处理好新质生产力发展三要素的自身发展与协同发展的关系,从而发挥“1+1+1>3”的协同效应。以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教学深化改革,可以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新质生产力是教育数字化取得好成绩的不二法门

恒点通过校企合作,设计开发了多个环保与农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以解决现实难点。其以具有互动性、直观性、实操性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实验,并方便教师获得及时、全面的教学反馈,把控教学进度,实现科学化、人性化、精准化的教学管理。

由于现代农业与生态环保建立在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高度发展基础之上,与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特别是生态农业成为关键热词的当下,其往往涉及工业生产、经济管理、生态治理等多个交叉的学科知识、产业技术,为科教兴农、科技兴农培养合格的高素质融合型人才。

虚拟仿真技术助力生态农业科技教学

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厌氧处理虚拟仿真为例,项目涵盖禽畜生长、农业废物污染处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多个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都开设此类课程。但相比其他农科与环保实验,其教学实施难点突出。

废水厌氧处理的虚拟仿真实验

首先,废水厌氧处理包含多个生、理、化转化的复杂过程,特别是产甲烷菌对环境条件要求苛刻,稳定运行前需要1-2个月的启动过程,且需要进一步处理才能达到排放标准。

其次,废水中污染物复杂,实验环境相对恶劣,对健康构成隐患,且一旦发生沼气泄露并遇明火(静电和火星)可能爆炸,有潜在安全问题。

再次,相关反应器系统庞大,一般实验室难以搭建,或只能作为演示性实验设备,处理的过程复杂、机理微观,影响因素众多,难以重现和呈现。

作为解决方案,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厌氧处理虚拟仿真项目采用真实数据作为系统参数,提供了高仿真、高沉浸、低消耗、低风险的模拟实验环境,规避了反应条件苛刻、周期长、隐患与风险、过程不可逆等问题,并可以通过三维影像直观呈现难以预测的废水厌氧机理。

规模化畜禽养殖的虚拟仿真实验.

本实验按照模块设置,难度上循序渐进,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完成,对反馈的结果进行反思,帮助学生提升合理设置工程的思维与实践能力,强化其对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认同,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工程伦理思想、社会责任感和专业自豪感。

通过在线平台,类似的实验教学项目,还可以共多人同时在线操作,并能够对外共享,向全社会开放。这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振兴乡村、实现共同富裕有着极大的积极意义。

结语 

畜禽养殖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生产内容之一,规模化养殖产生大量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直排将导致严重环境污染。养殖废水处理是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也符合国务院2015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的要求。

虚拟仿真项目落地教育领域

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厌氧处理实验作为难重点突破,有助于激发更多虚仿项目落地教育领域。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反哺生态农业技术、生产以及产业,让更多创新成果、先进成果、质优成果竞相涌现。


相关推荐

  • 教育部:《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发布

    教育部:《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发布

    为了引导职业教育领域系统化、规范化地推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了《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简称《指引》)。《指引》内容包括总体目标、原则与路径, 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标准与评价,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和专业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人工智能教学模式创新,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胜任力提升,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要求,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保障措施八个部分。

  • VR+AI:助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智能化创新发展

    VR+AI:助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智能化创新发展

    传统教育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以“知识传授为主,学习路径组织为辅”的授课模式低效循环频发,难以达成个性化能力培养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正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新宠。它不仅能够打破时空限制,提供更加灵活和扩展性的实验教学,还能够快速构建真实问题的场景和交互学习模式,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同时降低实验教学的成本。

  • 全球仅5个,恒点入选!

    全球仅5个,恒点入选!

    由恒点承担的教育部语合中心项目“虚拟中文教学资源建设及教学模式”,借助模拟北京城市地铁场景进行留学生的中文语言教学,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可视化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跨文化交际学习平台。成功从全球百余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被联合国语言和交流培训中心遴选委员会选为全球五个中文教学数字创新展示成果之一。并受邀于4月24号在哥伦比亚大学进行项目建设经验的分享交流。

  • 虚拟仿真:赋能传统实训,破解矿业人才培养难题

    虚拟仿真:赋能传统实训,破解矿业人才培养难题

    虚拟仿真技术为高校矿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破解实践机会不足、高风险操作难以模拟、教学成本高昂等难题。通过构建沉浸式、交互式的学习环境,虚拟仿真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为矿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仿真将在矿业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大规模设备更新|MR智能互动沙盘赋能实训教育未来

    大规模设备更新|MR智能互动沙盘赋能实训教育未来

    在传统的实验或实训中,大量物理设备的投入、大量实验材料的消耗必不可少,教学过程也难以重复、复制、共享。MR智能互动沙盘是基于混合现实(MR)技术开发的一款教育实训设备。它结合光学空间定位技术,通过虚实融合的交互方式,为用户提供高度仿真的多学科协作训练环境。

  • 大规模设备更新 | MR大空间协同系统重塑未来教育与实训生态

    大规模设备更新 | MR大空间协同系统重塑未来教育与实训生态

    MR大空间协同系统结合混合现实技术,可实现多人协作,带来沉浸式体验。以此技术为基础的MR多人大空间训练平台能够为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提供高度逼真的虚拟环境、接近实战的训练体验,借助先进的定位跟踪技术,支持多人在同一空间内自由互动,如操作装备、搬运物资等,增强训练的沉浸感和真实感,从而提高团队协作、训练效果和实践能力。

  • 速看!关于教育,2025政府工作报告这样说——

    速看!关于教育,2025政府工作报告这样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加快“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 大规模设备更新 | 虚拟仿真实训为传统实训提供新思路

    大规模设备更新 | 虚拟仿真实训为传统实训提供新思路

    为顺应国家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恒点基于新一代互联网(空间互联网)平台,综合运用空间计算、AIGI、大空间激光三维建模、虚拟互动、元宇宙、虚拟仿真技术,为机械、工程、交通、化工、医学影像、土木建筑、装备制造、消防、非物质文化遗产、党建思政、应急响应等行业专业客户提供“三高四不”场景下的实验、训练、培训和教学等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从装修改造、设施硬件到实体设备、实训项目一站式解决。

  • 大规模设备更新 | 3D-LED交互显示系统助力职业教育新质生产力升级

    大规模设备更新 | 3D-LED交互显示系统助力职业教育新质生产力升级

    3D-LED交互显示系统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的代表,凭借其沉浸式体验与高互动性,成为教育装备升级的核心选择。3D-LED交互显示系统通过三大核心技术——显示渲染、交互追踪与中心控制,为教育领域带来沉浸式虚拟实训、跨地域协同教学、虚实一体化课堂三大突破性应用。

  • 大规模设备更新|XR数字融合工作站助力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升级

    大规模设备更新|XR数字融合工作站助力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升级

    恒点顺应趋势推出XR数字融合工作站,其空间计算能力、虚拟显示与交互功能,为补齐传统实验室、实训基地的短板,提供了全新的模块化解决方案。作为硬件和软件的高度集成平台,XR数字融合工作站同时具备了鼠标、键盘,以及虚拟仿真专用OS 、头戴显示设备、触控显示器、互动交互定位系统、12键摇杆,既可以作为普通电脑使用,也可以支持支持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等虚拟仿真操作。

恒点新闻

  • 教育部:《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发布

      85

    为了引导职业教育领域系统化、规范化地推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了《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简称《指引》)。《指引》内容包括总体目标、原则与路径, 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标准与评价,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和专业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人工智能教学模式创新,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胜任力提升,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要求,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保障措施八个部分。

  • 来自数字中国的启示,看虚拟仿真如何解锁教育未来

      104

    第八届数字中国峰会以“二十五载奋进路,数字中国谱新篇——数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教育鸿沟日益凸显,虚拟仿真技术弥补了这一鸿沟,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为全民提供终身学习机会。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是一场技术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的升华。借助虚拟仿真这一先进技术载体,校企合作正在不断激发创新火花,催生全新解决方案,引领产教研融合迈向新高度。

  • VR+AI:助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智能化创新发展

      326

    传统教育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以“知识传授为主,学习路径组织为辅”的授课模式低效循环频发,难以达成个性化能力培养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正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新宠。它不仅能够打破时空限制,提供更加灵活和扩展性的实验教学,还能够快速构建真实问题的场景和交互学习模式,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同时降低实验教学的成本。

相关产品

虚拟仿真实训室交互显示系统

3D-LED交互显示系统

集成了三维LED技术和扩展现实技术的交互式显示系统

虚拟仿真实训数字工作站

XR数字工作站

集成PC/VR/AR装置为用户提供一体化工作站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为本科/职业/军事院校提供虚拟仿真实训/实验资源共享开放平台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发软件

XR交互-资源开发编辑器

一款零代码、低门槛的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内容开发编辑工具

3dppt/xr内容+营销展示的创作平台

XR演示-编辑开发平台

为演示/演讲用户提供3D/VR/MR内容的开发工具(3D版PPT)

VR / MR头戴设备

VR / MR头戴设备

独立设计研发教育专用操作系统的VR/MR头盔及眼镜

综合解决方案

XR内容定制服务

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基地资源;本科教育:虚拟仿真一流课程

XR生产能力输出

帮助企业建设XR内容生产能力;与高校相关专业共建生产基地

虚拟仿真示范基地建设

基地平台、特色资源开发;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

虚拟仿真专业实训室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专业特色资源销售和定制

数字化研创中心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研创软件工具及培训服务

虚拟现实课程实训室

虚拟现实人才培养课程;虚拟现实内容创作教室建设

数字融合创新设计中心

为数媒/艺术专业打造创新设计;XR开发、作品、课程

理实结合教室

实物展示设计、虚拟资源开发;教室信息化软硬件条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