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岩:当前职业教育面临四个变化,重点关注职业教育数字化等15个领域
“职业教育科研目前存在‘散’‘弱’‘虚’的问题,与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
。”11月14日,在济南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科(教)研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岩直指当前职业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并明确指出,职业教育科研需要来一场“真革命”,而非简单的改革。
吴岩指出,职业教育正处于转型、转折期,面临四个变化:
一是,从全国教育大会开始,整个教育事业进入建设教育强国频道;
二是,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教育包括职业教育面临着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要考验;
三是,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迈过新型工业化门槛,要求职业教育培养大量高技能人才;
四是,我国人口出现了拐点,人口变化对职业教育将产生巨大影响。
“没有高水平的教育科研,就没有或者不大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发展。需要来一场职业教育科研的真革命。”吴岩强调,职业教育科研对职业教育发展至关重要。职业教育研究要转变范式、转变认识、转变方式、转变习惯,努力走出舒适圈。研究要想国家之所想、应国家之所需、急国家之所急。
吴岩给与会代表提供了当前职业教育研究要重点关注的15个领域:立德树人,职业教育定位,产教融合,职普融通,职业院校的标准、适配性、规格问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高中,“新双高”,职业本科,“五金”(金专、金课、金师、金地和金教材)建设,职业教育数字化,鲁班工坊认证标准,职业教育发展中国模式,职教出海及职业教育元研究。
吴岩勉励与会代表,我国离2035年实现教育强国建成的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职业教育任务更加艰巨,职业教育研究机构要紧扣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开展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切实发挥好“存史”“资政”“预警”“导引”作用。
“针对职业教育科研‘散’‘弱’‘虚’的问题,下一步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要切实做到几点。”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林宇介绍:
一是要以需求为导向,聚焦国家需要、产业需要、事业需求,加强研究的前瞻性,发挥预判作用,支撑政策落地;
二是要团队协作,组织“大团队”协作攻关
三是要系统深入,长期跟踪、深入一线,下笨功夫,做真研究;四是要结果实用,通过实证研究取得实际效果,拿出可执行、有实效的对策建议。
同时,林宇强调,职业教育科研要在研究具体问题之前厘清职业教育与升学的关系、职业教育体系与职业教育理念的关系,以及由此衍生的职业教育体系与职业院校体系的关系。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作为国家层面的职业科研机构,要通过发布项目、课题的方式,建立全国职业教育协同攻关的机制,开展对职业教育的元研究
相关推荐
-
借势裂变 创新动能|恒点2025年会庆典活动成功举办
迈上新起点,开启新征程,2025年,恒点全体同仁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行动,携手破限升维,释放阵营势能,打造虚拟仿真生态链,赋能虚拟仿真行业发展。
-
虚拟仿真技术:建筑保温业人才培养新趋势
全球能源危机的阴霾笼罩着每一个角落,而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更是对各行各业提出了绿色转型的迫切要求。建筑保温行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行业内专业人才的短缺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为产业转型与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领军人才。
-
虚拟仿真,赋能绿色低碳供冷供暖
供冷供暖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虚拟仿真技术在推动传统教育变革的同时,也为传统供冷供暖行业的创新转型提供新型人才团队。虚拟仿真通过真实的数据,模拟现实场景,以三维图像直观呈现。“以虚助实”,将以往“三高三难”的场景,变得低成本、安全、可操作、易呈现,大大降低了实验教学的门槛。
-
案例分享 | 新疆石人子沟遗址GT1考古虚拟仿真实验
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通过发掘和分析古代遗迹、遗物,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规律。虽然现有的田野考古实习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课堂理论学习的不足,但仍无法为学生提供不同时期、不同类型遗址的实践,导致本科期间学生实践经验匮乏。通过虚拟仿真实训,考古教学可以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提升教学效果,培养更多优秀的考古专业人才。
-
田野科技“一张皮”,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教学推动考古教学创新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灌输,而对研究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并且缺少互动,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无需带领学生外出考察遗址,在节约出行、住宿成本的同时,却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考古遗址用于实训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多次、不同的实践练习,丰富实践经验。
-
虚拟仿真技术,推进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
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具有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智能性的实训教学新模式,以技术推动考古研学数字化、多元化的快速发展。虚拟仿真不仅仅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手段,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其通过沉浸、交互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通过科学的评价系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予以评分,有助于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地。
-
虚拟仿真助力仪器类专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我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仪器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代表,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随着教育数字化加速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正在教育领域大放光彩。恒点作为一家虚拟仿真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综合服务商,专注于信息化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为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提供完整的虚拟仿真教学解决方案。
-
案例分享 | 大型客机综合导航系统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交通运输行业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命脉,是各行业发展的生命线。虚拟仿真技术通过构建高度逼真的虚拟交通运输系统,学生可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真实场景,进行实验和操作,突破传统教学局限,培养高质量人才。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自主研制导航系统,对国家重大交通运输项目,有着前所未有的推动力量。
-
重磅!新增23校!第二轮“双高计划”院校增至220所
第二轮“双高计划”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新要求,集中力量建设6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6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每个高水平专业群经费投入为1000万/年。《第二轮“双高计划”标准框架》包括思政工作的引领度、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条件基础的支撑度、建设措施目标的可达成度、政策机制的保障度、成果成效的贡献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