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因材施教,恒点为虚拟仿真教学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12月27日,教育部召开2024年全国教育数字化工作总结会,总结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三年成效和经验,谋划未来三年教育数字化安排和重点举措。教育部党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推动数字化应用,将应用效果纳入评价体系,实现“用得好才是硬道理”。
如何深化教育改革,实现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满足各行各业对人才培养的高追求,需要各界共同实践、积极探索。定制教学,正是地方、社会、企业、学校形成合力的探索成果之一。
定制化教学的产生与落地
在近代,普鲁士为代表的民族国家推行国民教育,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通过死记硬背、反复操练等近乎流水线作业或军事化管理,为工厂与军队输送大批优质基础人才,实现国家的迅速崛起。但是,这种传统教育模式以牺牲个性为代价。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大潮下,社会分工日益明显,产业发展对于创意人才与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旧式教育的弊端也因而日益凸显。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应用于教学领域的科技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使得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因材施教的定制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其在产教研用领域的运用能够有效推动教学质量提升,推动教育变革式发展,进而对产业转型提供人才赋能。
在这一方面,恒点紧紧把握教育发展趋势,通过多方合作,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为校方提供定制化、一站式的系统解决方案,落地了一批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在与校方合作的过程中,恒点充分考虑地方、学校、专业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因材施教的理念落到实处。
面向实际需求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以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重庆市开州区职业教育中心三所不同类型的学校合作为例,恒点在共建项目的过程中,根据校方不同需求,提供了不同偏好的服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我国首批航空重点高等院校之一,将科研融入教学是同一类型高校的特点之一。对此,恒点以XR数字融合工作站等虚拟仿真教学设备将多媒体教室升级为智慧实验室,对接多套智能教学管理系统,让智慧教室更智慧。恒点还与校方开发了一系列配套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并在教学管理方面都取得了进展。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首批职业本科试点大学之一,以电气自动化、智能制造为标杆专业,与多所行业头牌企业合作,引入了实操设备构建职业实训场景。但是受限于场地与设备数量,实训教学课时仍不足以满足培养技能人才的需求。为此,恒点为校方提供了XR数字融合工作站与3D-LED交互显示系统,以及与之配套的软件系统,接入现有的实训设备,以虚助实,大大强化了实训教学资源的供给。
重庆市开州区职业教育中心则是公办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恒点为其安装3D-LED交互显示系统,并提供以思政为主的各类教学课程,助力校方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定制化软硬件设备
在为校方提供的虚拟仿真教学设备中,恒点的XR数字融合工作站完美胜任助力普通机房升级为虚拟仿真实训室、传统实训场地改造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工作,能够根据校方需求提供不同的配置方案。
这种高度集成的作业平台,同时具备鼠标、键盘,以及虚拟仿真专用OS 、头戴显示设备、触控显示器、互动交互定位系统、12键摇杆,既可以作为普通电脑使用,也支持虚拟仿真操作。
增设小屏幕,令XR与基础电脑操作显示并行不悖 ,全面服务实训管理、数据采集、评价报告等工作。主屏幕可升降,适应不同运作状态,既可以避免在会议、讨论等活动中遮挡视线,又可以在虚拟仿真操作状态下,为手动操作留下足够的空间。
工作台下方的刹车滚轮,既可以移动、也可以固定,从而让用户跟据环境需要,进行拼接再组合,以灵活满足不同使用情景。这些都是为了配合XR创作与演示平台、共享与协作功能,以便满足多人多机开展联网协作的需求。
软件方面,恒点开发的XR交互-资源开发编辑器,基于零编程、流程化、模块化理念,兼容主流硬件设备,降低了课程制作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依赖。其还允许协同编辑、共同创作,为优质虚拟仿真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提供了解决方案,深化和拓展了开放式教学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恒点帮助校方建设智能研创中心,给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专业需求定制课程提供便利,实现了授人以渔。
定制化教学的理念与模式
新技术不仅为教育提供了新工具,也颠覆了教育理念与模式。虚拟仿真教学系统,提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实现因材施教。在系统中,学生能够被问题导向的任务线索、沉浸式的交互操作场景吸引,参与实践并关注结果;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容错式的实践探究,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探究式的思维方式,为进入科研和工作奠定基础。
与之配合,为确保实践实验的过程化评价得到真正有效的落实,全新的智慧平台优化教学评价标准,教师可在平台对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进行阶段性、过程性评价和最终考核,从而实现更为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这些都颠覆了应试教育的模式,令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相关推荐
-
借势裂变 创新动能|恒点2025年会庆典活动成功举办
迈上新起点,开启新征程,2025年,恒点全体同仁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行动,携手破限升维,释放阵营势能,打造虚拟仿真生态链,赋能虚拟仿真行业发展。
-
案例分享 | 建筑辐射供冷供热系统优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辐射供冷供热系统优化设计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它不仅能够解决传统设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实训教学提供一个直观、便捷、高效的技术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辐射供冷供热系统的设计要点和性能评估方法。
-
虚拟仿真技术:建筑保温业人才培养新趋势
全球能源危机的阴霾笼罩着每一个角落,而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更是对各行各业提出了绿色转型的迫切要求。建筑保温行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行业内专业人才的短缺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为产业转型与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领军人才。
-
案例分享 | 新疆石人子沟遗址GT1考古虚拟仿真实验
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通过发掘和分析古代遗迹、遗物,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规律。虽然现有的田野考古实习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课堂理论学习的不足,但仍无法为学生提供不同时期、不同类型遗址的实践,导致本科期间学生实践经验匮乏。通过虚拟仿真实训,考古教学可以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提升教学效果,培养更多优秀的考古专业人才。
-
田野科技“一张皮”,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教学推动考古教学创新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灌输,而对研究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并且缺少互动,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无需带领学生外出考察遗址,在节约出行、住宿成本的同时,却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考古遗址用于实训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多次、不同的实践练习,丰富实践经验。
-
虚拟仿真技术,推进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
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具有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智能性的实训教学新模式,以技术推动考古研学数字化、多元化的快速发展。虚拟仿真不仅仅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手段,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其通过沉浸、交互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通过科学的评价系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予以评分,有助于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地。
-
案例分享 | MEMS电容式加速度计虚拟仿真实验
MEMS加速度计已经成为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其应用面之广,覆盖了从国防到民用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涉及各种小尺寸、低功耗和高性能应用。然而目前MEMS传感器的教学只能停留在书面教学层面,主要是MEMS传感器设计难度大,结构复杂,制作工艺设备价格昂贵且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校准试验受到场地及安全限制等实验教学的难题,因此只有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才能把这一高新技术内容引进实验课堂。
-
虚拟仿真助力仪器类专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我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仪器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代表,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随着教育数字化加速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正在教育领域大放光彩。恒点作为一家虚拟仿真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综合服务商,专注于信息化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为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提供完整的虚拟仿真教学解决方案。
-
虚拟仿真:重塑仪器专业传统教学模式
仪器仪表制造业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工业现代化程度。由于实验课时有限且仪器昂贵,部门学校仪器分析实验多为演示性实验。教师通常会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实验,学生只能观摩并撰写实验报告。虚拟仿真实训是通过计算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生成逼真的虚拟仪器设备。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操作仪器设备的机会。
-
虚拟仿真技术 推动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引擎
交通运输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系统集成与兼容性问题日益凸显。为应对这些挑战,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了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交通运输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虚拟的训练平台,提高应对复杂状况的能力。虚拟仿真技术,为交通运输行业的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企业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