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双高”计划发布,一文读懂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要点! - 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新“双高”计划发布,一文读懂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要点!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2025—2029年)的通知》(教职成〔2025〕1号),标志着新一轮“双高计划”的正式启动。

政策总体要求:

指明职业教育新方向

新“双高”政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其核心目标是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以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为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通过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等改革,推动职业教育与国家战略布局、重点产业需求紧密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新双高要求,利用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打造数字远程实训平台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九大改革任务:

蕴含无限发展契机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教育贯穿全程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新 “双高” 计划把这一点放在首位。通过健全思政育人体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利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案例和红色资源,创新育人方式,拓展育人空间。同时,完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机制,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让学生不仅有过硬的技术,更有高尚的品德。

(二)创新产教融合机制:打破壁垒,协同发展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关键。新政策鼓励利用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载体,集聚各方资源。政府、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共建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平台,真正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这不仅能让学校培养的人才更贴合企业需求,还能促进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形成教育与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打造高水平专业群: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专业群建设紧扣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企业核心岗位。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培养模式,扩大中高、中本、高本衔接贯通培养规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升学和发展路径。同时,注重专业群的动态调整,快速响应产业变革,确保培养的人才始终是市场急需紧缺的。

(四)建设一流核心课程:聚焦实战,提升质量

校企共建课程开发中心,邀请企业大师、学校名师和教育专家共同参与。对接企业实际岗位标准,更新课程内容,开发新课程。运用多样化教学场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的热情。创新课业评价方式,加大企业评价权重,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学到企业真正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五)开发优质新形态教材:紧跟时代,创新形式

新政策鼓励开发 “活页式”“工作手册式” 和数字教材。以真实项目、案例为载体,让教材内容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引入企业资料,丰富教材内涵,同时利用数字资源,增强教材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严格的教材审核制度,确保每一本教材都是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六)建设高水平双师队伍:汇聚精英,提升实力

一方面,引导教师传承教育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另一方面,创新企业人员聘用机制,吸引大国工匠、技能大师兼职兼课。完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让教师深入企业锻炼,参与生产运营和技术创新。通过 “教师教学档案袋” 制度改革和组建产教虚拟教研室,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打造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

(七)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虚实结合,强化实践

整合多方资源,建设场景真实、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利用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打造数字远程实训平台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创新运营和成本分担机制,开发推广生产性实训项目,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让学生在实训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动手能力。

(八)构建数字化教学新生态:科技赋能,智慧教学

紧跟产业数字化趋势,推动专业群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融入教学全过程,探索互动式教学模式。建设智慧校园,重塑教学空间,建立师生数据库,实现教学评价数字化转型。加强新技术培训,提升师生数字素养,让职业教育紧跟时代科技发展步伐。

(九)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走出国门,提升影响力

秉持 “教随产出、校企同行” 理念,开展海外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开发国际化专业标准和教学资源,运营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建设海外工程技术学院,让中国职业教育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提升国际影响力。

组织实施与保障:

确保政策落地生根

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制定工作方案和标准框架,确定各地建设单位名额及布局重点,建立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中央财政给予每个高水平专业群每年 1000 万元的奖补支持,各地也将建立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

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是政策实施的重要保障。通过第三方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等多种方式,对项目建设进行全方位跟踪评估。评价结果将作为调整建设单位和奖补资金的重要依据,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推动项目高质量建设。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产教融合的不断推进,职业院校对于高质量教学资源、在线教学平台等技术服务的需求将更加迫切。然而,这也对技术服务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以满足职业院校的多样化需求。 

相关推荐

  • 虚拟仿真为智能制造时代的人才培养赋能

    虚拟仿真为智能制造时代的人才培养赋能

    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的关键技术,正在推动着产业升级与转型。与此同时,如何突破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这一瓶颈,成为行业的重要课题。恒点虚拟仿真技术为传统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高度还原工业机器人操作环境,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获得编程、调试与运行等全方位的实践操作机会,掌握工业机器人实践技能,增强岗位实践水平,为未来就业打好技能基础。

  • 江苏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打造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新生态

    江苏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打造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新生态

    江苏省教育厅于近期研制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分为八个部分、共二十二条,涉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科技创新等方面,致力于推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学段、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国际交流,打造江苏“AI+教育”改革赋能新生态。

  • 教育部:《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发布

    教育部:《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发布

    为了引导职业教育领域系统化、规范化地推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了《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简称《指引》)。《指引》内容包括总体目标、原则与路径, 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标准与评价,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和专业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人工智能教学模式创新,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胜任力提升,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要求,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保障措施八个部分。

  • 政策引领职业教育新机遇,以虚拟仿真基座托举大国工匠培养

    政策引领职业教育新机遇,以虚拟仿真基座托举大国工匠培养

    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高校、职校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手段。恒点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在恒点协助下,共同打磨教学资源案例库;同时以零代码开发工具VRC-Editor虚拟仿真编辑器为核心,打造虚拟研创中心,进而根据自身需求开发教学资源、建立全新的数字化实验教学体系,同时,由恒点量身定制的虚拟仿真一站式解决方案,因地制宜为校方实训基地提供虚拟仿真设备,实现智能化升级。

  • 恒点助力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打造虚拟仿真智慧实训新范式

    恒点助力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打造虚拟仿真智慧实训新范式

    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以定制化虚拟仿真教学解决方案为核心,实现实训教学智能化升级,共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在“硬件+软件+内容”一体化定制化虚拟仿真教学解决方案的帮助下,实现了对职业实训教学的升级革新。在数控加工、精密测量、工业机器人装调、智能制造单元、效控机床维修、智能制造生产线、五轴加工数字孪生、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工业机器人性能测试、智能制造车间等方面展开教学。

  • 响应教育部职教新标准,虚拟仿真驱动职业院校构建数字化教学新生态

    响应教育部职教新标准,虚拟仿真驱动职业院校构建数字化教学新生态

    教育部印发758项新修订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标志着职业教育正式迈入“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阶。恒点依托十余年技术积淀,构建“平台+内容+服务”全链条解决方案,为职业院校提供高度仿真的虚拟仿真实训软硬件一体化建设,赋能职业教育实训,化解“三高四不”教学难题,促进职业院校产教融合。

  • 大规格设备更新 | 虚拟仿真助推职业院校“新双高计划”

    大规格设备更新 | 虚拟仿真助推职业院校“新双高计划”

    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为职业院校实训条件改善提供了重要契机。与此同时,虚拟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破解传统实训教学中的痛点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在此背景下,如何将设备更新与虚拟仿真有机结合,构建新型实训教学体系,成为职业院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 大规模设备更新 | 虚拟仿真数字研创中心,赋能教学新生态

    大规模设备更新 | 虚拟仿真数字研创中心,赋能教学新生态

    恒点虚拟仿真数字化研创中心是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虚拟仿真硬件设施建设、软件平台搭建和虚拟仿真内容资源建设三个部分。在研创中心,利用XR数字融合工作站、 XR-LED互动教学平台、MR智能互动沙盘等交互设备,提供深度沉浸的学习体验。通过VRC-Editor虚拟仿真编辑器,实现XR虚拟仿真资源的研制、开发与测试。同时搭建虚拟仿真资源管理平台,与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实体实训中心组成虚实结合的实训基地。

  • 虚拟仿真:赋能传统实训,破解矿业人才培养难题

    虚拟仿真:赋能传统实训,破解矿业人才培养难题

    虚拟仿真技术为高校矿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破解实践机会不足、高风险操作难以模拟、教学成本高昂等难题。通过构建沉浸式、交互式的学习环境,虚拟仿真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为矿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仿真将在矿业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大规模设备更新|MR智能互动沙盘赋能实训教育未来

    大规模设备更新|MR智能互动沙盘赋能实训教育未来

    在传统的实验或实训中,大量物理设备的投入、大量实验材料的消耗必不可少,教学过程也难以重复、复制、共享。MR智能互动沙盘是基于混合现实(MR)技术开发的一款教育实训设备。它结合光学空间定位技术,通过虚实融合的交互方式,为用户提供高度仿真的多学科协作训练环境。

恒点新闻

  • 江苏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打造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新生态

      315

    江苏省教育厅于近期研制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分为八个部分、共二十二条,涉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科技创新等方面,致力于推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学段、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国际交流,打造江苏“AI+教育”改革赋能新生态。

  • 教育部:《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发布

      557

    为了引导职业教育领域系统化、规范化地推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了《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简称《指引》)。《指引》内容包括总体目标、原则与路径, 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标准与评价,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和专业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人工智能教学模式创新,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胜任力提升,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要求,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保障措施八个部分。

  • 来自数字中国的启示,看虚拟仿真如何解锁教育未来

      355

    第八届数字中国峰会以“二十五载奋进路,数字中国谱新篇——数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教育鸿沟日益凸显,虚拟仿真技术弥补了这一鸿沟,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为全民提供终身学习机会。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是一场技术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的升华。借助虚拟仿真这一先进技术载体,校企合作正在不断激发创新火花,催生全新解决方案,引领产教研融合迈向新高度。

相关产品

虚拟仿真实训室交互显示系统

3D-LED交互显示系统

集成了三维LED技术和扩展现实技术的交互式显示系统

虚拟仿真实训数字工作站

XR数字工作站

集成PC/VR/AR装置为用户提供一体化工作站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为本科/职业/军事院校提供虚拟仿真实训/实验资源共享开放平台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发软件

XR交互-资源开发编辑器

一款零代码、低门槛的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内容开发编辑工具

3dppt/xr内容+营销展示的创作平台

XR演示-编辑开发平台

为演示/演讲用户提供3D/VR/MR内容的开发工具(3D版PPT)

VR / MR头戴设备

VR / MR头戴设备

独立设计研发教育专用操作系统的VR/MR头盔及眼镜

综合解决方案

XR内容定制服务

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基地资源;本科教育:虚拟仿真一流课程

XR生产能力输出

帮助企业建设XR内容生产能力;与高校相关专业共建生产基地

虚拟仿真示范基地建设

基地平台、特色资源开发;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

虚拟仿真专业实训室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专业特色资源销售和定制

数字化研创中心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研创软件工具及培训服务

虚拟现实课程实训室

虚拟现实人才培养课程;虚拟现实内容创作教室建设

数字融合创新设计中心

为数媒/艺术专业打造创新设计;XR开发、作品、课程

理实结合教室

实物展示设计、虚拟资源开发;教室信息化软硬件条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