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虚拟仿真为食品工程教学打开教学新天地
科技的进步带来生产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升,食品工程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品质的保证与提升也成为行业内不懈追求的目标。然而,食品规模化生产过程面临种种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存在诸多限制。在新科技浪潮中,虚拟仿真技术得到大规模应用,为行业教学难题带来了新的解锁钥匙。
食品工程也有“老大难”
食品工程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食品加工、保险、物流、零售等多个专业。
因此,食品工程的相关教学难度也可想而知。涉及各个门类的产业教学必然对硬件设施、场地、环境等提出较高的要求,但相关资源的匮乏在许多高校中普遍存在。即使可以到工厂实习,规模化生产的投料成本高,也会令大规模的反复实操望而却步,且工艺固定,无法结合创新设计开展实训。
复杂的理论知识加剧了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的脱节,往往难以直观地感受到食品生产过程,更不用说深入理解其工艺原理与掌握其全流程管理。更进一步说,这导致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能力不足,技术工艺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传统的纯理论教育模式似乎已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改革箭在弦上。
虚拟仿真为食品教育注入新活力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得虚拟仿真教学课程应运而生,为行业人才的培养开启全新篇章。不仅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难题,更为食品科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恒点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开发的乳化肠规模化生产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为例,其通过综合应用全景、动态仿真、断层仿真等先进技术,构建了完整的乳化肠生产过程。学生可以对解冻、腌制、斩拌、热加工等关键环节进行深入的参数优化设计和模拟仿真,从而获得对产品品质的直观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采用了生物电信号模拟的方法,展示了产品在人口腔这个复杂生物环境中的变化规律。这种创新的实验方式不仅弥补了硬件设施的不足,而且通过人-机协同检测,提升了学生对产品品质的直观感知和评判能力,解决以往品质与安全的概念混淆问题。
项目不仅提供了一个无障碍学习和实践的平台,而且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突破物理限制的情况下,深入探索和理解乳化肠的生产过程,从而更好地为未来在食品科技领域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虚拟仿真实验还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的学习要求和目标。学生需要了解乳化肠类制品的加工原理及生产工艺流程,掌握各种工艺条件对原料肉质量的影响,了解腌制方法及特点,以及添加剂、辅助剂的正确使用及其作用机理。
这些要求和目标的实现,将极大地提升学生对乳化肠生产过程中关键环节的理解和掌握。
定制化一站式虚拟仿真解决方案
更为重要的是,恒点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能够根据校方的实际情况、具体要求,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因地制宜地给出模块化、一站式解决方案。
恒点提供的XR数字融合工作站,具有出色的空间计算能力、虚拟显示与交互功能,同时支持常规电脑操作与虚拟仿真操作;并且,秉着绝不“以虚代实”而是“以虚补实、以虚助实、虚实结合”的原则,其可以完美对接实操设备。因此,它可以胜任让智慧教室更智慧的重担,并补齐传统实验室、实训基地的短板。
恒点还为合作院校提供互动课件编辑器VRC-Editor,这对于一些原本就资源匮乏的院校而言,尤为重要。借助于这套编辑器,食品工程专业院校因此可以将精力与资源更多地投入课程建设。
该编辑器零代码、流程化、易操作、门槛低的特点,有利于减少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降低虚拟仿真课程开发对高技术人力资源的依赖,促使食品工程课程资源生产过程易于管理,从而适应校方自身的教学需求和课程特点。
结语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虚拟仿真实验将在食品科技教育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硬件设施的限制,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乳化肠规模化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正是这一创新教育模式的典范,它将引领食品科技教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相关推荐
-
案例分享 | 高层建筑悬挑脚手架设计与施工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与常州工学院共同开发设计的“ 高层建筑悬挑脚手架设计与施工虚拟仿真实验”,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基于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具有相关实训的操作与流程的基础上,还能引入“以人为本、责任担当”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职业教育应成为面向人人、面向产业、面向创新、面向智能、面向国际的“5I”教育
怀进鹏强调,职业教育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坚守教育的本质、保持职业教育的特质,在时与势中锚定发展坐标,在危与机中寻求创新突破,成为面向人人(Inclusive)、面向产业(Industry-oriented)、面向创新(Innovative)、面向智能(Intelligent)、面向国际(International)的“5I”教育。
-
虚拟仿真赋能建筑工程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正迎来4.0时代。虚拟仿真实训承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对接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必将为行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有力促进区域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发展、数字化转型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计算机声、光、电等技术,利用VR、AR、MR等模拟实训真实场景的虚拟仿真技术,助力打造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综合应用创新型建筑人才。
-
案例分享|冷链物流虚拟仿真实验
冷链物流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推出,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也为冷链物流行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该平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冷链物流的运作过程,培养冷链物流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平台功能,拓展实验内容,为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虚拟仿真平台,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技术与管理人才。
-
冷链物流教育的创新之路:虚拟仿真技术的实践与突破
虚拟仿真能够模拟真实的冷链物流环境,包括温度控制、货物装卸、运输路线规划等,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这种互动性强的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还能提供即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虚拟仿真实训还可以模拟一些紧急情况,如设备故障、货物泄漏等,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如何应对这些紧急情况。
-
案例分享|中国古典家具修复和文化保护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项目依托国家一流专业“产品设计”和省级特色专业“家具设计与工程”及“工业设计”,涉及《家具史》《经典家具赏析》等必修核心专业课程。实验覆盖古典家具造型结构、装饰纹样及涂饰工艺等基本知识及鉴赏,常见病害形式、产生机理、结构与涂层修复及工具等多个重要知识点。项目采用“虚+实+虚”的教学方法,为研究型、综合实践型实习提供了有力支持。
-
多方合力锻造“大国工匠”,虚拟仿真赋能实训教学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运用计算机声、光、电等技术,结合VR、AR、MR等技术,模拟实训的真实场景,给学生营造生动逼真的实训教学过程,提升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知度。同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还可以助推产教深度融合。通过虚拟仿真实训,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快速地接触到产品、工艺、流程的更新迭代,从而更好地解决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升级脱节等问题,实现学习内容与就业要求“零距离”无缝对接。
-
李子柒带着非遗回归,虚拟仿真助力文化复兴
虚拟仿真技术融合非遗文化新业态,为新科技应用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丰富活跃的应用场景,推动新质生产力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从而构建全新的生产和生活形式,乃至全新的文明形态。这有助于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强化中华民族身份认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彰显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提高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水平,丰富建设内涵,确保建设质量,加快构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布局体系,提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案例分享 | 地铁环境情景化语言教学虚拟仿真项目
地铁环境情景化语言教学虚拟仿真项目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它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无风险的跨文化交际训练平台,极大地提高了语言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虚拟仿真在线学习平台推动高科技高质量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在培养国际交流人才的同时,也为日后国际教育资源的交流合作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