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传统生物实验教学瓶颈,虚拟仿真为新质生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人才成为第一要素。唯物史观认为,人的劳动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简而言之,人不仅是基础的生产力,也是决定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因素。这不仅要求当现代教育的理念、目标和内容适应这一变化,而且强调教育系统需培育与生产力发展需求相一致的“高素质劳动者”。
因此,增进并突破固有的思想,增强对不同形态新质生产力的认知,需要人类独立的心智思想和精致的认识论。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我们必须反思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智力自由发展的空间。
生物教学实验课程的难点
在我国众多高校的生物学课程领域,却存在着令人堪忧的情况,跟培养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目标向左。
其中部分表现为教学方法的无效性,尤其是遭人诟病已久的应试教育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是主流的,大多数高校生物学教师仍然沿袭着讲授法,学生少有机会参与到教学互动之中。
有限的多媒体教学也往往仅仅是程式化的幻灯片解说,部分教师甚至丧失了临场板书的技能,导致课堂的应变性进一步流失。图省事直接照搬网络内容的行为,取代了对教材的深究,导致课堂愈发死气沉沉,失去了互动的机会与动力。
而实验课程的情况同样表现出令人堪忧的程式化倾向。虽然能够提供动手实操与观察的机会,但是缺乏互动性、探究性的拓展内容。
应试教育的固有的单一考评顽疾也暴露无遗,而缺乏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无法真正检验学生是否真的理解教学内容,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更是无从谈起。期末一考定音的模式,也忽略学生平时的自主学习积累与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生物学本身的特点,也限制了传统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的发挥。一些生物实验本身具有不可逆转、难以估量的潜在风险,如涉及细菌、病毒的实验,一旦失误,可能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危害。生命的特殊性,导致特别是涉及人体的实验,可能存在损害风险与伦理问题。生物机理复杂且难于观察,并且实验室也必须投入大量设备与材料,相比于物理与化学,生物实验对于条件的要求更为苛刻,一个变量的误差可能会导致整个实验结果截然相反……这些都成为实验课程开展的瓶颈。
虚拟仿真应用于生物教学的优势
让我们回归高等教育的本质探讨问题。区别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必须对学生的智能进行开发,而不仅仅是知识灌输乃至技能培养,学生应当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批判性观点、探究性思维、创新性能力。教育者应当领会这样的本质,而不是敷衍了事。
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层面的应用,不仅为高校生物课程提供了全新的工具,也带来了许多变革性的教育创新。作为一家致力于以虚拟仿真技术改变教育的公司,恒点历时多年开发多项软硬件,与高校积极开展合作,重点攻克传统教育难题。
以虚拟仿真技术开发的实验课程,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其以现实数据采集为基础,在数字空间建构完全虚拟化的实验环境,以高度模拟的画面带来沉浸式、互动式的教学体验,并且可以将难以观察的机理予以呈现。避免了生物实验带来的高投入、高风险、难把握、难观察等问题。
恒点与高校共同开发的虚拟仿真在线实验平台,其设计思路也与传统教学完全不同。其基于创新的MOOL概念(Massive Open Online Labs 大规模在线开放实验室),在重视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具有互动性、操作性的实验内容,对慕课即 MOOC进行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创新能力。
一方面,此类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中心,课程难度循序渐进,并且注重全面发展,设计了更为科学、全面、系统的考评系统,并且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把控教学进度,调整教学策略。
另一方面,开放、共享的理念得到充分贯彻。学员可以突破时间空间进行碎片化学习,也可以实现与多人协作,提升团队合作能力。这些课程资源也对全社会开发,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结语
在科学技术已经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教育模式的变革具备了更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在校企共建虚拟仿真设备与课程的帮助下,生物专业教学将朝着更为理想的方向迈进,为生物事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助力生物科技的长足进步。
相关推荐
-
虚拟仿真技术,推进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
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具有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智能性的实训教学新模式,以技术推动考古研学数字化、多元化的快速发展。虚拟仿真不仅仅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手段,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其通过沉浸、交互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通过科学的评价系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予以评分,有助于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地。
-
案例分享 | 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
低空经济发展迅速,无人机备受大家关注。由于各种因素,无人机集群技术实验教学面临严重困难,相关实验教学必须依托虚拟仿真技术展开。恒点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开发设计的“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掌握无人机集群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无人机集群的通信与组网方式,掌握经典的无人机群体协同算法,培养探究式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该课程也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案例分享 | 南京长江大桥艺术亮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南京长江大桥,作为中国桥梁建设的里程碑,其艺术亮化设计不仅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更承载着传承与创新的重任。恒点智能教育推出的“南京长江大桥艺术亮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正是对行业现实需求的有力回应。实验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造型基础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造型基础设计的程序与步骤、原理与方法,并运用当代科技技术,完成既精良又富有创意的设计作品。
-
虚拟仿真技术,引领城市景观设计教育革命
恒点智能教育的虚拟仿真技术在解决城市景观设计问题中的作用和成效显著,如突破教学资源限制、改善师资力量薄弱、优化评价体系等。技术进步对城市景观设计教育或实践质量和效率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展望未来,恒点智能教育的虚拟仿真技术有望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教育和实践的创新,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为城市景观设计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
关于公开遴选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院校的通知
关于公开遴选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院校的通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暂定比赛项目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暂定比赛项目公布
-
虚拟仿真技术,释放城市建筑的艺术细胞
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正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让讲“中国故事”、具“中国气派”的优秀建筑艺术作品走向世界,推动中国建筑艺术创作水平提升与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在探索教育转型、助力产业转型的道路上,恒点扎根垂直领域,拓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行业紧密结合的应用场景,为城建艺术人才培养赋能。
-
案例分享 | 核事故早期辐射环境应急监测仿真设计
通过这种实验设计,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理论知识,还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实践这些知识,显著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在真实的核事故应急监测中发挥关键作用。这种技术驱动的教育模式,将为核事故应急监测领域培养出更多具备实战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模式的创新,核安全教育将迈入一个新的时代
-
恒点助力重庆市工艺美术学校、重庆市城口县职业教育中心干部虚拟仿真教学能力提升
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虚仿项目开发工具编辑器VRC-Editor,具有零编程、配置化、模块化的特点。恒点以该工具为核心打造虚拟仿真研创中心,让没有计算机编程基础的教师也能够自己开发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借助虚拟仿真、人工智能、增强现实、全息影像等新型数字技术的虚拟仿真实训已经成为学校实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起到关键的作用。
-
核应急监测教育的创新之路: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与影响
恒点智能教育推出的“核事故早期辐射环境应急监测仿真设计”项目,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核事故现场,让学生在集成环境中学习多学科知识,增强跨学科整合能力。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推动核应急监测教育的发展,提高核应急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效率,对整个核安全行业产生深远影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仿真技术将在核应急监测教育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核安全领域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