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冷链物流虚拟仿真实验
随着电商平台的双十一促销活动,快递业务量激增,冷链物流需求随之高涨。据中物联冷链委数据显示,2021上半年全国冷库求租面积超过86.6万平方米,同比2020上半年增长41.46%。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冷链物流全过程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帮助企业掌握货物运输和市场需求。同时,冷链物流在推动农产品流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年11月上旬数据显示农产品流通市场活跃,需求增加。
背景与痛点
冷链物流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的产业,联系着现代农业、食品加工业等的生产端和消费端,是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的重要抓手。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提升的品质化、精细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不断涌现的进口冷链产品、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直播带货、预制菜等新业态,不断拓展的海外布局新趋势等,促使冷链赛道持续创新发展。
在市场需求激增和技术应用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冷链物流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在保障药品、食品等敏感商品的质量与安全的同时,提升物流效率与降低成本,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
然而,传统的实验方法和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需求。
首先,高昂的成本是主要障碍之一,因为需要大量的物理设施和设备,如冷藏库和运输车辆,这些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成本非常高。
其次,由于资源的限制,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到实际的冷链物流操作中,这限制了他们的实践经验和技能的培养。
此外,学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往往缺乏与行业专家的互动和实际操作的机会,这影响了他们对行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最后,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在实际的冷链物流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如化学品泄漏、机械伤害等,这些风险对学生的安全构成了威胁。
解决方案
数智化创新和转型是冷链物流发展的新动力。通过建立冷链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信息交流,实现科学布局和供需信息实时对接,完善物流信息网络,以及全过程智能化监测产品、调控设备、优化流程,提高冷链体系透明度和精准度,有效促进冷链物流业态模式创新和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些全新的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冷链物流专业的教育。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恒点推出了冷链物流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该平台基于计算机模拟技术和物流系统运作理论,结合实际冷链物流环节,模拟了从设备认知到出库的全过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在无风险的环境中进行操作,从而降低实验成本,提高实验效率。
我们的冷链物流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以其独特的设计亮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首先,平台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冷链物流环境中,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其次,平台全面模拟了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包括设备认知、入库、在库管理、出库等,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冷链物流的每一个细节。
此外,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运作数据和实验数据,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冷链物流的运作过程。每个实验都配有详细的步骤指引,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操作,避免了因操作不当而产生的风险。
最后,平台对冷藏室、冷冻库、冷藏车等场景进行了真实还原,增强了实验的现实感,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环境中获得与真实世界相似的体验。
冷链物流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推出,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也为冷链物流行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该平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冷链物流的运作过程,培养冷链物流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平台功能,拓展实验内容,为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结语
在市场需求增长、技术应用不断进步的今天,冷链物流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推出,无疑为教育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这一平台,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技术与管理人才。让我们共同期待,冷链物流行业在虚拟仿真技术的推动下,打通人才、教育、科技的良性循环,不断培育冷链物流的新质生产力,推动相关行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推荐
-
航天探测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以数字化开启宇宙探索之旅
航天探测事业的蓬勃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恒点创新地将虚拟仿真技术运用于航天探测人才培养,以技术突破传统教育的瓶颈,为一流航天人才团队建设添砖加瓦。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实训课程可以高度还原航天探测场景,学生可沉浸式体验航天任务全过程,直观了解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参与虚拟任务,能学习项目设计与数据采集分析。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航天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
医学护理虚拟仿真:打破教学瓶颈,提升实践技能
护理虚拟仿真实训是数字化护理实训教学的重要载体,依托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和VR\MR\AR等技术,精准模拟真实的的医疗护理场景和情境,从而打破传统护理教育的局限性,为学生打造高度仿真的护理专业实践环境。恒点建设的护理专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结合护理专业XR数字融合工作站、护理专业3D—LED交互显示系统、护理专业MR智能互动沙盘等虚拟仿真设备,能够高度还原真实的临床场景。
-
案例分享 | 面向大型复杂作业场景的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虚拟仿真实验
离线编程系统对于大型复杂作业场景下的工业机器人必不可少。然而,传统工业机器人教育模式却在这一方面的人才培养上暴露出诸多问题。恒点《面向大型复杂作业场景的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虚拟仿真实验》,该项目以大型船舶外立面喷涂机器人作业规划和离线编程这一典型复杂作业场景应用需求为背景,通过虚拟仿真手段构建完整的大型机器人智能制造工程实现过程,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大型工程问题的能力。
-
虚拟仿真为智能制造时代的人才培养赋能
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的关键技术,正在推动着产业升级与转型。与此同时,如何突破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这一瓶颈,成为行业的重要课题。恒点虚拟仿真技术为传统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高度还原工业机器人操作环境,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获得编程、调试与运行等全方位的实践操作机会,掌握工业机器人实践技能,增强岗位实践水平,为未来就业打好技能基础。
-
案例分享 | 再生PET液相增黏及熔体直纺工艺虚拟仿真实验
高分子材料循环利用是实现循环经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针对现实教学痛点,恒点与南通大学共同打造再生PET液相增黏及熔体直纺工艺虚拟仿真实验,采用虚拟仿真实验与实体实验的“虚实互补”模式,实验以再生PET聚合改性和材料成型加工流程为主线,通过三个实验环节,学生可通过实验重构基于工程实践的知识理论体系,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
江苏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打造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新生态
江苏省教育厅于近期研制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分为八个部分、共二十二条,涉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科技创新等方面,致力于推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学段、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国际交流,打造江苏“AI+教育”改革赋能新生态。
-
虚拟仿真赋能再生材料教育,破解产业升级与人才断层的双重困局
在再生材料领域,一方面是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人才培养中高风险、高成本的壁垒。针对现实教育的困局,恒点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再生材料的人才培养,通过高精度虚拟仿真技术,在数字世界复刻电子废弃物拆解、生物质材料共混等全流程产线,推动校企合作、深入产教融合。
-
虚拟仿真实训:教育技术创新驱动再生材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再生材料行业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对专业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这一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恒点将虚拟仿真应用于再生材料行业的人才培养,通过高度还原的虚拟再生材料生产实际场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车间或实验室中,深入了解复杂工艺流程的每一个细节,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教育部:《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发布
为了引导职业教育领域系统化、规范化地推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了《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简称《指引》)。《指引》内容包括总体目标、原则与路径, 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标准与评价,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和专业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人工智能教学模式创新,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胜任力提升,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要求,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保障措施八个部分。
-
来自数字中国的启示,看虚拟仿真如何解锁教育未来
第八届数字中国峰会以“二十五载奋进路,数字中国谱新篇——数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教育鸿沟日益凸显,虚拟仿真技术弥补了这一鸿沟,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为全民提供终身学习机会。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是一场技术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的升华。借助虚拟仿真这一先进技术载体,校企合作正在不断激发创新火花,催生全新解决方案,引领产教研融合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