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案例分享 | 矿石码头装卸工艺优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水运大大降低了现代工业运输的成本,码头装卸大大提升了现代工业的效率,钢铁则号称现代工业的筋骨。集合了这三大要素,矿石码头装卸的意义不言而喻,如何提升其效率与安全性也显得至关重要。然而硬件投入、设备与人员安全等,制约着相关实验与教学的开展。
本文介绍的矿石码头装卸工艺优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利用虚拟仿真等先进技术,尝试突破大型设备优化设计实验的教学瓶颈,为相关行业提供了解决方案范例。
背景与痛点
港口是水陆交通和物流的枢纽,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重要的特殊地位,处在“走出去”战略的最前沿地带。港口是“一带一路”中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海洋港口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
全球80%的货物依靠海运完成,港口作为海运的终端,在资源配置、集疏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我国铁矿石需求量庞大,80%以上依赖进口,澳大利亚和几内亚的铁矿石均需通过海运至国内沿海码头,铁矿石码头的建设、生产和运营已成为重中之重。
以“装卸船机-带式输送机-堆取料机”为代表的典型矿石码头装卸工艺应用较广。其机械技术参数设计要求较高,若产生偏差,导致事故,将危及港口的人员与财产安全。这些事故,包括装卸船机抗倾覆能力不足而倾覆、跳轨或坠海,带式输送机皮带撕裂致托辊变形或损坏等。
因此,根据实际工程的自然条件、船型尺度、年货运量等参数的变化,合理设计矿石码头的装卸工艺,是提高码头装卸效率、加快库场周转能力、保障码头安全营运的基础,也是建设现代化海洋港口的基本保障。
然而,工艺优化设计涉及课程知识点较多,对串联知识点与理论联系实践的要求较高。实体实验需要投入大量设备与较大的场地及反复测试,加之操作复杂、设计精度要求高,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设备损失或人员伤亡。因此,实验成本高、可重复性差、周期长、安全隐患多。
解决方案:原则与方针
针对上述难点痛点,恒点与河海大学共同设计开发“矿石码头装卸工艺优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将晦涩的专业知识点以更为生动的方式加以呈现,并以模拟实验的方式突破实体实验所带来的高门槛投入瓶颈。
实验坚持以学生为本、自主学习探究的教学理念,设置科学合理、循序渐进的实验环节,实现容错探究、修正优化的实践操作,将国家战略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解决方案:设计亮点
近期,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发展数字教育不是选修课,而是必修课,要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提供更加优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建成不打烊、全天候、“超市式”的公共服务平台。
本实验是由恒点MOOL平台提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服务,MOOL(Massive Open Online Labs大规模在线开放实验室)是对慕课MOOC的发展,本实验在慕课MOOC开放式网络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具有互动性、操作性的实验内容,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对各行业应用覆盖起到示范效应,促进教育公平,助力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
实验依据《港口规划与布置》《港口装卸工艺》《港口水工建筑物》等课程大纲和关键知识点建立了多层次、多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帮助学生高效有序地完成“基础认知、规律探究、自主设计”三个层面的实验学习,循序渐进地开展“基本原理知识学习、设计分析能力训练、创新工程思维培养”的实践过程,构建矿石装卸工艺基本认知、装卸工艺设计原理以及装卸工艺综合设计的知识与技能体系。
借助虚拟实验技术,本实验将晦涩的专业知识点,通过更易接受的图片、动画等形式,生动地加以呈现。如通过虚拟世界对矿石码头和装卸工艺的介绍,增强学生对矿石装卸工艺的认知,加深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理解。
本实验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科学合理地设置各个环节。通过还原全方位、立体化的矿石码头场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式、沉浸式、交互式的学习、操作和研究。
实验从经济、环保、社会、安全、时效、能耗六个维度对设计方案进行全方面地评价,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条件下制定出较优的设计方案,从而激发创新思维和全局意识,将理论联系实践,将课堂知识结合行业需求。
实验结果错误或不理想时,学生可根据提示和评估结果进行多次尝试,实现实验结果的修正和优化。从而充分感受到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建立理论设计、仿真验证、反复优化的工程设计思维,以及设计计算、实践操作和工程应用的能力。
本实验在传授矿石装卸工艺知识的同时,将课程思政融入实验课程的各个模块,帮助学生树立认真、严谨、负责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以及投身海洋强国建设的情怀和使命感,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相关推荐
-
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的未来教育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为应对上述挑战,恒点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学习平台。如“下一代网络数据中心防御清洗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基于现代网络空间安全的理论与方法,通过模拟网络拓扑结构、DDoS攻击、网络防御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的原理和防御技术,提升其应对复杂攻击的实战能力。
-
江苏、辽宁、河南、内蒙古公布第二轮“双高计划”推荐名单
近日,江苏、辽宁、河南、内蒙古分别公示了第二轮国家“双高计划”推荐名单,具体如下:
-
设备更新正当时:虚拟仿真为职教发展注入新动能
硬件是职业院校开展虚拟仿真实训的基石,在硬件方面,恒点提供包括XR数字融合工作站、MR智能互动沙盘、3D-LED 交互显示系统、红外大空间协同交互系统、MR大空间协同系统等产品。从技术源头化解“信息孤岛”“兼容度低”“资源匮乏”“体验感差”“终端单一”等职业教育虚拟仿真教学痛点。
-
文艺邂逅“虚拟”,解锁无限可能
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使得现实舞台突破了空间的限制,让演员能在广袤宇宙、神秘古代遗迹等奇幻场景中穿梭表演;打破了时间的枷锁,使不同时代的艺术元素共融。而这一技术不仅可以直接用于舞台表演,也能够赋能相关人才的培养。
-
沉浸式学习:虚拟仿真赋能法学教育新质生产力
法学教育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支持。法律教育正面临从传统理论教学向创新实践教学转型的需求。虚拟仿真技术在法律案例教学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构建多样化的虚拟案例库,学生可以在虚拟情境中处理复杂的法律问题。推动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变革,锻造法学人才新质生产力。
-
虚拟仿真:破解法学人才培养困境的新钥匙
法律教育面临从传统理论教学向创新实践教学转型的需求。然而,大部分高校法学专业目前仍普遍采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各类复杂法律情境,培养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构建“理论教学-虚拟实训-真实实践”的递进式培养体系,虚实结合,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无缝衔接,进一步提升法学人才培养质量。
-
案例分享 | 生物质燃气制备过程参数控制与目标反演虚拟仿真实验
在再生能源领域,尤其是生物质燃气制备过程中,生物质原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气化过程中的反应机制难以精确预测,使得参数控制的精准度受到限制。为解决生物质燃气制备过程中的挑战与痛点,恒点推出了生物质燃气制备过程参数控制与目标反演虚拟仿真实验。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结合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精确预测和控制气化过程中的参数变化,解决了生物质原料多样性导致的反应机制难以预测的问题。
-
案例分享 | 复杂环境下智能机器人高危作业虚拟仿真实验
智能机器人在高危环境中的应用需求日益增长,但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痛点也日益凸显。如环境感知与适应能力不足,使得机器人难以应对极端环境条件,如高温、高压、强腐蚀性等。为应对挑战,恒点与南京理工大学联合开发“复杂环境下智能机器人高危作业虚拟仿真实验”。该实验对教育和行业人才培养具有深远影响,也为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
虚拟仿真助力智能机器人高危作业教学瓶颈突破
机器人的身影无处不在。然而,在一些高危环境中,机器人的应用仍受到诸多限制。这些环境对机器人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何突破这些限制,让机器人在高危环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当前科技界和工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为智能机器人高危作业的教学开辟了新的道路。
-
借势裂变 创新动能|恒点2025年会庆典活动成功举办
迈上新起点,开启新征程,2025年,恒点全体同仁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行动,携手破限升维,释放阵营势能,打造虚拟仿真生态链,赋能虚拟仿真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