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 地铁环境情景化语言教学虚拟仿真项目
第25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论坛主题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与会嘉宾聚焦“新质生产力”这一核心概念,探讨如何推动“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在当今多元化的世界中,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学习。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成为了教育的新焦点。然而,如何在教育中融入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场景,一直是教育领域面临的挑战。虚拟仿真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为多媒体教育提供全新的技术工具,其还将带来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在其影响下,跨文化交际教育将进入一个全新的维度。
背景与痛点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语言教育的核心已经从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转变为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然而,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这一转变的需求。学生在课堂上虽然通过模拟对话和角色扮演获得了一定的实践机会,但这些活动与真实世界中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相比,仍然显得力不从心。学生迫切需要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跨文化场景中进行实践,以便更自然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并有效处理交际中的各种挑战。
随着国际赛事和文化交流活动的增多,市场对于具备专业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些人才不仅要能够流利地使用语言,还要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由于缺乏多元化和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很难满足这一日益增长的需求。这种教育模式的局限性不仅限制了学生潜力的发挥,也影响了他们未来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解决方案
因此,我们面临着一个迫切的问题:如何通过教育创新,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真实、互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以培养他们成为能够在全球化时代中自如交流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恒点与北京语言大学合作开发的地铁环境情景化语言教学虚拟仿真项目,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的,它通过模拟真实的地铁环境,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可视化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跨文化交际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模拟的地铁场景中进行汉语词义学习、语义判断和汉语言跟读学习,全面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设计亮点
项目的设计亮点在于其高度的互动性和智能化评估系统。学生可以在地铁购票情景中进行多次实验,系统会记录并评估学生的每一次尝试,从准确度、流利度、完整度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测,为每位学生建立个性化的学习档案。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利用AI分析的可视化数据来评价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和精准化。
实验简介
实验分为地铁购票情景语言教学和地铁乘车站点语言教学虚拟仿真实验两部分。在购票情景中,学生通过阅读双语流程、观看视频、填空练习等方式,学习购票过程中的汉语表达。在乘车站点实验中,学生将体验场景交互型操作、客观题文字输入或选择型实验、口语互动交际型操作等,全面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实训成果进行智能评测,提供全面的分析报告
总结
地铁环境情景化语言教学虚拟仿真项目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它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无风险的跨文化交际训练平台,极大地提高了语言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恒点通过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努力共建虚拟仿真在线学习平台,推动高科技高质量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在培养国际交流人才的同时,也为日后国际教育资源的交流合作打好基础,提升我国在“一带一路”教育交流的国际影响力,实现人才、教育、科技的新质生产力良性循环。
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模式的创新,该项目将为培养更多合格的跨文化交际人才做出重要贡献。让我们一起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每一位学习者都能在国际舞台上自如地展现自己的语言魅力,成为真正的全球公民。
相关推荐
-
案例分享 | 新疆石人子沟遗址GT1考古虚拟仿真实验
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通过发掘和分析古代遗迹、遗物,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规律。虽然现有的田野考古实习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课堂理论学习的不足,但仍无法为学生提供不同时期、不同类型遗址的实践,导致本科期间学生实践经验匮乏。通过虚拟仿真实训,考古教学可以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提升教学效果,培养更多优秀的考古专业人才。
-
田野科技“一张皮”,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教学推动考古教学创新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灌输,而对研究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并且缺少互动,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无需带领学生外出考察遗址,在节约出行、住宿成本的同时,却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考古遗址用于实训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多次、不同的实践练习,丰富实践经验。
-
虚拟仿真技术,推进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
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具有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智能性的实训教学新模式,以技术推动考古研学数字化、多元化的快速发展。虚拟仿真不仅仅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手段,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其通过沉浸、交互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通过科学的评价系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予以评分,有助于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地。
-
案例分享 | MEMS电容式加速度计虚拟仿真实验
MEMS加速度计已经成为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其应用面之广,覆盖了从国防到民用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涉及各种小尺寸、低功耗和高性能应用。然而目前MEMS传感器的教学只能停留在书面教学层面,主要是MEMS传感器设计难度大,结构复杂,制作工艺设备价格昂贵且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校准试验受到场地及安全限制等实验教学的难题,因此只有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才能把这一高新技术内容引进实验课堂。
-
虚拟仿真助力仪器类专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我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仪器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代表,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随着教育数字化加速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正在教育领域大放光彩。恒点作为一家虚拟仿真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综合服务商,专注于信息化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为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提供完整的虚拟仿真教学解决方案。
-
虚拟仿真:重塑仪器专业传统教学模式
仪器仪表制造业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工业现代化程度。由于实验课时有限且仪器昂贵,部门学校仪器分析实验多为演示性实验。教师通常会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实验,学生只能观摩并撰写实验报告。虚拟仿真实训是通过计算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生成逼真的虚拟仪器设备。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操作仪器设备的机会。
-
案例分享 | 大型客机综合导航系统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交通运输行业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命脉,是各行业发展的生命线。虚拟仿真技术通过构建高度逼真的虚拟交通运输系统,学生可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真实场景,进行实验和操作,突破传统教学局限,培养高质量人才。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自主研制导航系统,对国家重大交通运输项目,有着前所未有的推动力量。
-
政策解读 | 从“双高计划”到“新双高”,虚拟仿真能做什么?
“新双高”目的在于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而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迅猛进步对教育教学模式构成了新挑战。实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但也有种种限制。虚拟仿真技术赋能实践教学,深化产教融合,从而更好地解决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企业产业升级脱节等问题
-
案例分享 | 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
低空经济发展迅速,无人机备受大家关注。由于各种因素,无人机集群技术实验教学面临严重困难,相关实验教学必须依托虚拟仿真技术展开。恒点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开发设计的“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掌握无人机集群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无人机集群的通信与组网方式,掌握经典的无人机群体协同算法,培养探究式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该课程也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